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乔闪‖永远的蛟龙山--《龙山风雅集》序之二:沂河百代清

10-31点击量:588

郯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继民先生题字

金石书画名家王胜春老先生为蛟龙山作画

  编者注:10月9日晚上,我邀请琅琊文史专家乔闪先生为《龙山风雅集》作序。先生费时半月余,改动调整十多次,今终定稿。通过这段时间的每天沟通,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铄古切今的饱学之士、妙笔生花的鸿儒硕学。文化名家焦子栋先生说:“乔闪先生将蛟龙山一文考证详尽,掌故信手拈来,围绕蛟龙山与立朝村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水利工程修建,从地理形胜到生态环境,从蛟龙意象的形成到民谣的恰如其分借用,从历史典籍的考据到民间传说的剪接,从熟悉的乡音乡语到朴实无华的乡恋乡情……比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更多出一份原汁原味的厚重与贴近现实的亲切。”因此文篇幅很长,为了便于阅读,分四章节予以转载:蛟龙千古秀、沂河百代清、乡土山川美、人文灵韵深。

作者乔闪先生

二、沂河百代清

  沂河为季节性河道,每年七八月份,洪水从北部高耸的沂蒙山区奔流而来,回环曲折,接纳了上百条河流,且夹带大量泥沙,洪水陡涨陡落,峰高流急,来猛去缓。历史上的沂河原属淮河水系,在南宋以前,沂河两岸沟堑纵横,渊潭众多,沂河流入泗水后,然后又一同入淮,较为通畅。1194年,黄河主流南泛,经徐州侵泗夺淮后,沂沭河都成了“有头无尾”的河流,失去了原来的入海通道,水系出路紊乱,恣意横流,泛滥成灾,“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 拍岸盈堤。特别是位于其下游的兰山、郯城,包括整个苏北鲁东南地区,水患频仍,灾祸连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尤其汛期连降暴雨后,河水暴涨,堤防溃决,肆虐无忌,冲毁房屋,“人或为鱼鳖”,人畜尸体顺水漂流,成为著名的“洪水走廊”,几乎年年受灾。“岁岁苦涝甚,且漂溺畜产室庐”( 清道光、咸丰年间沂水知县吴树声著《沂水桑麻话》),以致沿河一带,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百姓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盗贼蜂起,饿殍遍野。数据统计显示,自1401年至1949年548年间,临沂市有105年发生过大水灾,重旱灾平均9.6年一次。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曾这样评价沂沭泗流域:“其河道变化的复杂情况,不但在全国,恐怕在世界上也少有……”

九十年代前的李庄水漫桥(王广村先生提供)

  1916年(民国六年)纂修的《临沂县志》古迹中“汉襄贲县”条目:“根据《水经》,沂水又南流,过开阳县(今兰山区)东。又东过襄贲县,向东折一下再从襄贲县南向西流去,最后折而向南流过郯县西部。《水经注》引用鲁连子的话说:‘鲁费的众臣,甲兵驻扎在襄贲’,就是指的这里。唐代杜佑所撰《通典》记载:‘临沂有襄贲县故城。在临沂县南部’。现在临沂城南六十里沂河西岸边,俗呼‘马王城’的地方,就是襄贲县。该城西南有马湾村,《山东通志》作‘马儿湾’。自汉及今,沂河水道并没有多少改变,很明显这是可信的。那些把郯城县的长城镇当作襄贲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这个论证确凿可信。

准备修立朝拦河坝的卫星地图

  沂河上游河床陡峻,支流多,河道狭窄,汛期的强降雨很容易引起山洪暴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向主河道,造成中下游地区的突发性水灾。在流经临沂城以后,河面比较开阔,但是也无法承载每年汛期到来的超量洪水。所以,在明清时期,已经因势利导,对沂河进行了疏散分流:一是在册山东沂河西岸,修筑了顾沙沟金口闸,分流汛期河水,并疏浚了傅家庄沟、南桥湖沟、张家庄沟,挑浚了册山沟。该闸坝位于册山街道顾沙沟村东、沂河西岸,建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由时任知府王维幹奉旨发帑建修,西部闸口呈方门型,闸门两边有八字型石砌护坡,洞深27米,宽约1.8米,高约2米,横穿沂河古大堤,洞接石砌泄洪道、宝葫芦状泄洪缓冲池及弯道约80米,汇入沂河,至今仍在发挥防洪排涝作用。二是在江风口附近挑浚沂河,利用堮都河(实为鹅堵河,几只鹅就把河道占满了,形容河道狭窄),向西南流至蝎子山前,然后夺占武河故道,经过庄坞、萧家庄、池乔口再进入县境。

土山桥下的河底就是自文昌文曲二山“穿河崩洪”的土山山脉

  沂河主干道流经土山(现有拦河大坝)以后,附近即有长达近2000米的“西蔡险工”:河床为岩石,东岸为土山,河床竟然比西岸的高3米,导致主流靠近西岸,且西岸滩地为疏松的沙土,一旦发生洪水,极易坍塌。明朝嘉靖年间,时任沂州知州何格,为了有效治理沂河,他撰写了《治河议》。他认为,治沭容易治沂难,治理沂河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阻塞于石沟(临沂旧城东南30里汤河附近,附近有石河店村,明万历年间进士、礼部主事周京撰写的《重修石河广济桥记》,即指此地)。一是阻塞于庙山(即蛟龙山)。由于这两个地方河两岸多为石崖,每到汛期河水猛涨时,就会被阻塞在上游,从而造成决口泛滥,大面积淹没下游低洼地区。特别是庙山山麓高亢,河道阻塞狭窄,过去在庙山以上,有一条分流沂河主干道洪水的故道,当河水盛涨时,即可以从马儿湾向西分流进入五丈沟和芦塘诸湖,最后在邳县再次汇入沂河,这实际上就是大禹治理沂河的遗迹。何格指出,近年来,有一些人独占了马儿湾淤塞的滩涂地,让河水全部由庙山山下通过,使得马儿湾那边不能分洪以减缓水势,直接导致河水泛滥逆行。特别是郯城的港口、马头等17处地方,又比上游沂州、费县等地地势更为低洼,所以淹得就更加厉害。这就是马儿湾不可不开挖,以疏通庙山堵水的原因。

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格著《治河仪》提到庙山

  康熙平定三藩以后,开始大规模治理黄河。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25岁时开始第一次南巡,路过沂州府,驻跸(zhù bì,古代帝王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郯城县红花埠。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冬十月,康熙第二次南巡,先后来到沂州大石桥、华堡村(华埠)、郯城县沙沟(李庄镇王沙沟村)等地,写了《阅河堤诗》。在郯城县红花铺(红花埠),他召见了总河靳辅、总漕邵甘及郯城知县方殿元等,详细询问并实地勘察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水势、灾情以及治河工程进展情况。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在郯城县乱沟山集(今临沭县东南大兴镇)设兖州府沂郯海赣同知(乾隆时改为沂州府同知,为正六品,专管河务,兼管禹王台竹络石坝)。当时郯城民谣说:“沂沭不相见,见面成一片。”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为有效防止沭河“侵沂害郯”,在郯城县城东北安坞穴,修建了禹王台竹络坝防洪工程,“以遏水势”。1748年(乾隆十三年),兰山知县王垲督修沂河两岸土工石工,兼修石戗、石坝。乾隆《郯城县志》载:“今按沂河……两岸虽俱有旧堤,而历有冲决,多在西岸,兼有江风口横出之水,由沂武二河之间普漫而来,致蒲坦、重高等保内,田庐十岁九灾。”基于“治黄保运”政策,自康熙到嘉庆一百多年间,筑堤加固,挑沟引水,并在堤坝上栽植柳树,加强防护,每年耗费至少数千金,岁岁防修,沂沭河水患稍息。但终因堤防低矮不牢固,河道淤塞,仍是洪灾不断,旱也不能解忧。

江风口拦河闸

  明清两朝,为引沂济运,在李庄镇西沂河开挖江风口,分沂水入于武河,南入中运河。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为控制沂水入武河之泄量,于江风口建分洪坝。因不能有效控制分洪量,致使沂河西犯武河,数百年间,临郯邳广大地区屡遭洪涝灾害,形成“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冲了二郎庙,捎带四大哨”的水灾惨状。史景迁(又名乔纳森·斯宾塞,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汉学家,以研究明清史见长)在其名著《王氏之死》中,引述了康熙年间郯城县令黄六鸿的话:“轻生者甚多,而郯为最甚。地方凋敝,百姓贫苦,原不知有生之乐。”

80年代前的土山拦河闸(王广村先生提供)

  时至今日,自西蔡险工以下,沂河两岸相继有立朝险工、北新汪险工、后房庄险工、西爱国至吕港口险工、马头北水门至桑庄险工、桑庄至高大寺险工、芦上至西滩头险工、倪楼险工等9处,十分密集。其中立朝险工,属于游荡型河段,堤身为砂质,汛期极易出险。(据《沂沭泗河险工治理技术》一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

土山拦河闸新姿

  1946年鲁东南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鲁南、苏北地区严重洪涝灾害非常关切,开始进行沂沭河治理的准备工作。1947年编制了初步治理方案。1948年,“导沂整沭”“导沭整沂”东调南下工程启动。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经过70年的治理,包括沂河在内的沂沭泗水系,基本形成由水库、河湖堤防、控制性水闸、分洪河道及蓄滞洪工程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工程体系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发蛟”不“发蛟”已完全在人类的掌控之中。沂河从此安澜,绘就出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薛庄立朝段岸绿景美的沂河

  作者简介:乔闪,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02年被郯城县人民政府授予“《郯城县志》编修先进个人”。雅好方志,特别是古郯文化、沂蒙地区文化和东夷文化,主编《简明郯文化读本》《郯城县中小学廉洁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用书。

作者乔闪先生

注:本文由孔明百科网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编辑:张新杰)

官方推荐

郯城县佛教协会中秋前夕走访慰问佛教场所

查看详情

郯城县佛教协会审核青山庵新入驻出家师

查看详情

墨韵华章——临沂画家刘玉学作品欣赏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举办第二届伏羊文化节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查看详情

补遗临沂籍黄埔军校学员:七分校之蒙阴刘堃然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顺利召开第二届二次理事会

查看详情

乔闪‖钩沉那些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临沂籍黄埔军校学生

查看详情

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后高峰头东村的百岁老人徐祗则

查看详情

临沂市马术运动协会会长杨维庆加入世界汗血马协会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