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徐绍贵:此情可待成追忆 --立朝村琐记

11-12点击量:1339

《龙山风雅集》文章选登:

郯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继民先生题字

  编者注:10月24日晚上,我邀请原郯城县广电局副局长徐绍贵老先生为《龙山风雅集》写篇文章。徐老曾于九十年代初在立朝村驻点,为立朝做了很多受益至今的事情,与立朝村结下了深厚感情,并视为第二故乡。11月2日,老先生发来名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文章。徐老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郯城县楹联学会会长,文学功底深厚,并有多篇专题论文问世。然而,他在这篇文章里却没用丝毫文学修饰,字里行间都是最质朴的语言,如邻家大叔向我们讲述往事。我想,只有对第二故乡怀有如此厚重的感情,才会用如此真挚、朴素的情感表达吧。当我把文章发给文中张秀峰书记的公子张龙、杨维岭书记的公子杨克玉看时,两人都是对徐老满怀感激,并请我转达对老先生的敬意。先生以李商隐的名句作题目,我也以立朝人的身份,欢迎徐绍贵老先生来立朝寻亲赶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龙山风雅时”。(孔明百科网张新杰)

徐绍贵老先生近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

----立朝村琐记

徐绍贵

  提起立朝村,总是有一种很亲近的情结。虽然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不到一年半时间,且时光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骨子里却已经把它视为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庙山、沂河,那里的村落、道路以及成片的果木林和高高的河堰,那里一个个可亲的面庞和淳朴的乡音,已经固化到我的记忆深处。只要有方便的时间场合,我总想再去那里转转看看,和乡亲们叙旧啦啦家常。遇到立朝村的人,甚至看到关于立朝的新闻报道,我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我说这话决不是卖弄矫情,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这感受源自32年前我在立朝村驻点的那段经历。今天想来,恍若眼前。

立朝村部广场(徐勤浩拍摄)

  一、初识立朝村

  1990年春,我作为中共郯城县委农村工作组成员被抽调到庙山乡立朝村驻点。当时的我年近不惑,在郯城县委宣传部担任秘书,是驻立朝村的工作组长。与我一起到立朝村驻点的还有我的同事县委宣传部干事宋保武。

  立朝村隶属庙山乡,(当时庙山乡还没改镇),距离乡政府驻地西北方向大约15华里,是郯城县北部一个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村东靠近蛟龙山,村北、村西紧邻沂河,村东、村南是平坦开阔的田野,依山傍水,可以说是个上佳的风水宝地。

  立朝村建村至少有上千年历史,且不说早年的《临沂县志》《郯城县志》中有关于立朝村的文字记载,单是从立朝村西北部沂河堰外的沙滩地里露出的半截重修寿圣院石碑和庙山上采石塘陡峭的石壁间发现的许多长方形石棺墓穴,就可以看出这个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

  立朝村地灵人杰,多年来一直是个远近闻名的农业生产先进村。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在党支部书记刘善祥的带领下,运用集体力量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革耕作制度,使全村面貌大为改观。刘善祥因此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八十年代,张秀峰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后,团结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大刀阔斧地推行旧村改造,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搞多种经营,办好村上的教育卫生和养老事业,使这个村连年成为庙山乡乃至全县的先进典型。当时,我们驻立朝村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立朝村的先进经验,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工作,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得当年一进入立朝村,就使我们眼前一亮。但见村内一排排带走廊的瓦房规划整齐,街巷道路四通八达。宽阔的村委大院甬道两旁植有冬青、刺松和一些花木;村委办公室墙壁上挂满奖状锦旗。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秀峰、村委主任张步兴、副书记杨维岭等热情地迎接我们,并安排在村委大院门口值班的杨志祥老人腾出村委办公室最西面的一间房屋给我们住下,还在院内一间当作厨房的小屋内为我们生起了火炉。从此,我们在立朝村度过了难忘的一年多时光。

立朝村朝阳门

  二、张秀峰印象

  印象中,时任立朝村党支部书记张秀峰是个胆大心细、工作雷厉风行的人。据说当年就是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组织专业队员对这个村以往高低不同、大小不一、错落不齐的房屋、街道重新规划,动员村民拆掉旧房建上新居,从而使这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成为全乡旧村改造的样板。虽然这个举措当时由于群众接受程度或经济条件不同而产生一些阻力,但事后大家看到自己改造后的新村新居也就释然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走访附近村民,感觉张秀峰书记工作很有办法。他与村主任张步兴、副书记杨维岭、村会计杨献柱、村委成员张秀成等人配合得挺好,其他村委成员和各生产队队长看起来也比较齐心,工作布置下去一呼百应,基本没有打退堂鼓的。同时,他还比较注意善待村上老人,安抚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这个村的敬老院建在村东北角一片幽静的树林里,那里供养着十多位五保老人。在村子南部一个院落里,是几位退下来的村干部和退休老人的活动场所。张秀峰经常去那里和几位老人聊天,征求他们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记得一位老人名叫徐贞秀,性格热情耿直,说话铿锵有力,曾向张秀峰提过工作方面的建议。 

  在农业生产方面,这个村采取在田间大量铺设地下输水管道的方法,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要。铺设管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管。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盛产石子、黄沙的便利条件,并求得县水泥厂的支持,在村上建起了水泥制管厂,自产自用。当年张秀峰曾带着我们到制管厂查看,并多次和我们一起在田间现场观察埋设输水管的施工情况。

  立朝村东有个庙山,当年很有名气的郯城县水泥厂就坐落在庙山东麓。为了搞好单位间的协作,我们和张秀峰书记曾多次到那里走访,与时任厂长史景谦、副厂长杨志诺等同志交谈,协调厂里与村子之间的一些事务,关系比较融洽。

  庙山乡党委政府对立朝村很重视,多次在立朝召开现场会。当时乡党委副书记王全法、宣传委员杨西华划片分管薛庄管理区工作,经常到村上指导,和我们一起交谈。

2016年郯城电台采访立朝集市报道截图

  三、为立朝兴集

  庙山,是由优质石灰岩构成的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因山顶早年曾有一座玉皇庙得名。由于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村上一些文人喜欢将其称之为蛟龙山,简称龙山,而大多数村民仍习惯以庙山称之。鉴于这座小山的赫赫名气,庙山乡的前身大埠公社、马站公社因此更名。

  庙山上盛产优质石灰石,立朝村的许多青壮年村民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每天带着锤錾钢钎,赶着大板车上山采石,下午就将开采的石灰石就近卖到庙山水泥厂当原料,虽然很辛苦,但收入较好。有几户村民索性在庙山脚下利用开采的零散石灰石,投资建起了石灰窑和石子加工厂,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立朝村民吃苦耐劳、比较豪爽。劳累一天的村民傍晚从山上或田间收工回家,往往喜欢喝上二两。由于村子距离乡驻地集市较远,村民购买菜肴和其他生活用品很不方便。于是,我向张秀峰书记建议,应该想办法在立朝村兴办一个农贸集市。这个建议一提出便得到了村支两委的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为了将立朝村集市早日建起。我利用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条件,分别到郯城县工商局、税务局和庙山乡工商所、税务所提交兴办集市的申请,说服建议他们在立朝村兴办集市过程中给予最大优惠,尽可能地减免摊点费和交易费税。县乡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对此大力支持,很快商定了开集的具体时间、地点。做好这些工作后,为了扩大开集影响,我专程找到郯城县柳琴剧团的李景祥、王从军两位团长朋友,请他们带领剧团演员到立朝村进行专场演出唱大戏。同时,我们还帮村上起草印制了开集通告和邀请书下发到附近各村。

  开集当日,立朝村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来自立朝周边各村的赶集人络绎不绝,就连立朝村西沂河对岸苍山县(今兰陵县)的马湾、多福庄、庄坞等村的许多村民也前来捧场。村委门前的小广场上,县剧团的精彩连台本演出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设立在村中主要南北大道上足有二三里长的集市摊点,肉食果蔬、日用商品和生产家什一应俱全,就连木棒、骡马牛驴等牲口也有人牵出来售卖。

  立朝集市的成功兴办,填补了这个拥有三千多人的大村长期没有集市的空白,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所需。对此,我们和村干部感到十分高兴,村民们更是赞不绝口。事后,张秀峰书记曾提议为立朝村兴集立一座纪念碑,记录我们为此的付出。不过,这个提议被我否决了。我说,如果立朝村的集市能够长期开办下去,能得到群众的口碑就很好了。据了解,立朝村的集市自开办至今一直火红地存在。这是很令人欣慰的。

  驻点期间,我曾经向县委写过两篇介绍立朝村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发表过多篇豆腐块文章,还为县电视台写过一个宣传立朝村的专题片脚本。但我并不觉得那是本人的得意之作,而立朝村兴集成功,才是我至今引为自豪的手笔。

媒体报道截图

  四、真情总难忘

  立朝村基层组织健全,党支部有“三会一课”,村里有团支部、民兵连、还有老人协会。村民之间有了矛盾,往往由老人协会主要成员出面协调解决。记得当时这个村的团支部负责人有张新建、杨克玉等(当时张秀峰等人对这两位青年习惯以乳名称之),工作起来比较积极主动。村上的社会治安也好,几位虎生生的基干民兵在村上执勤巡逻,很能发挥作用。

  在立朝村委大院(群众习惯称之为大队部)的东临,有个村卫生室,两位上了年纪的乡村医生在那里值班,其中一位杨玉柏老先生的毛笔字很见功底,我很欣赏他的书法。记得当年他写楷书时对竖钩的写法很独特,写出来很好看。直到后来我在山东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才知道他的那种技法叫做“跪笔弹锋”。当然,同是立朝人的我的宣传部同事徐树超先生的书法更是养眼。树超先生时任郯城县文化局副局长、县书法协会会长,当年也是县农村工作队成员,在我的老家三井村驻点。他有时回立朝探家,常到村卫生所与杨老先生切磋。村上还有几位老师和爱好书法的村民也常到卫生室门前看看聊聊。在这些人的带动下,立朝村诗书传家的文化氛围很浓。单是从各家高高的大门楼两旁水泥柱上镌刻的楹联看,普遍是语言雅致,对仗考究,字体端庄大气。

  立朝人对有些字的口音发声很有趣。比如,把我的姓读成“俗”,书读作“夫”,水读成“匪”是常有的。因此我在那里,好多乡亲叫我“俗密夫”(徐秘书)。乍听感觉有点好笑,时间长了反倒觉得这个乡音很地道、很亲切。

  记得大队部东旁有位开小卖铺的青年喜欢下象棋,可巧我对此也是有所喜好。于是闲暇时,“俗密夫”便与这位青年在楚河汉界厮杀一番,引得好多村民围着观看,有的还窃窃夸奖县委来的人没有一点架子。

  立朝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当年我和宋保武在那里驻点时,由于我俩厨艺都不高,每天饭菜很单调。家住附近的一位老大娘看到这个情况,便主动到大队部给我们包水饺、烙油饼,帮助我们调剂生活。有的村民还把自家种的萝卜丝瓜摘下来送给我们。一次,我的两个孩子到立朝看望,杨克玉的妈妈杨大嫂专门煮鸭蛋送给他们。现在看来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这滴水之恩我虽未涌泉相报,多年来却一直牢记在心。今借此版面再致谢意。

  就这样,我与立朝的许多村民结下了较深的情谊。平时走在街上或田间地头,总有许多人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当然,我对立朝人也是有所偏爱。记得我在郯城报社工作时,作家杨玉发还是一个热情的文学青年。一次他拿着稿子到报社,当说起他的老家是立朝,我顿时感到很亲切。1999年12月,我调到郯城县广电局工作。时隔九年,仍有十多位立朝村民结伴专程到我的办公室内看望啦家常。他们说,每天晚上在郯城电视新闻播放后,看到打出的字幕“监制”出现我的名字,就觉得像自家人一样。确实,当年我们撤点前张秀峰书记曾说过,要给我和宋保武颁发立朝村荣誉村民证书。只是我俩觉得没必要而婉言谢绝了。

2007年春节期间的立朝渡船(焦子栋拍摄)

  五、一件危险事

  在立朝村,还有一件难以忘怀的事。

  1990年7月19日,由于沂蒙山区连降暴雨,沂河上游开闸泄洪,致使流经立朝村北村西的河水猛涨,漫过河滩地,直逼高高的河堰跟前。位于村北的河堰底部甚至出现几处渗水,情况十分紧急。张秀峰等村干部带领村民备好大宗沙袋、木棒等抗汛器材,昼夜在河堰上严防死守。

  第二天暴雨停歇,我年幼的儿子和女儿趁着暑假来到立朝村看景。这两个之前从未见过沂河涨水的孩子,在立朝村西看到大片泛黄的河水漫过河滩打着浪头向南流淌,很是震惊新奇。当时河堰边有杨克玉、张新建等基干民兵值守。这两个孩子看到河堰下停着一只木船,便好奇地上船玩耍。两位民兵见状,连忙拿起一根长长的木棒当做船篙跳到船上保护他们。当时由于河水流急,锚绳不慎断开致使木船漂移。一位民兵见状急忙用船篙撑住,不料用力过猛,那长长的木棒竟咔嚓断为两截。木船顿时失去控制,顺着汹涌的河水漂流而下。两位民兵立即跳到水中奋力推船,费了好大的劲头才把木船拖到岸边。此事越想越觉得后怕。如果不是民兵舍命相救,木船如果漂到河中急流,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至今我的家属孩子还经常提起这件有惊无险的事,感谢当年那两位英勇无畏的民兵,感谢立朝这块能使人逢凶化吉的宝地。

  一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1991年5月,我们结束了在立朝村的驻点返回城里。其间,张秀峰书记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庙山乡科技副乡长,我们也被评为先进工作组和先进个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之后,立朝村在继任村支两委班子的领导下,面貌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各项工作更上了多层楼,先后荣获“临沂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等多个荣誉称号,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一颗耀眼的乡村明星。

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手机搜索截图

  在结束本篇琐碎记忆的时候,我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意思是,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而在当时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很平常的。我觉得这个解释用在我在立朝度过的时光还是很恰当的。行文最后,我还要感谢来自立朝村的热心文人张新杰先生。是他约我重拾记忆,使之变成上述拉拉杂杂的文字。

  2022年11月1日深夜于济南

作者简介:徐绍贵,男,微信名:怡然,山东郯城人。曾任中共郯城县委宣传部秘书、报道组长、县委新闻科长、《郯城报》常务副总编、郯城县广电局副局长。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孙子学会会员,曾任郯城县楹联学会会长,现居济南。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徐国历史文化,有多篇专题论文问世。

官方推荐

郯城县佛教协会中秋前夕走访慰问佛教场所

查看详情

郯城县佛教协会审核青山庵新入驻出家师

查看详情

墨韵华章——临沂画家刘玉学作品欣赏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举办第二届伏羊文化节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查看详情

补遗临沂籍黄埔军校学员:七分校之蒙阴刘堃然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顺利召开第二届二次理事会

查看详情

乔闪‖钩沉那些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临沂籍黄埔军校学生

查看详情

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后高峰头东村的百岁老人徐祗则

查看详情

临沂市马术运动协会会长杨维庆加入世界汗血马协会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