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邹强 ‖《岁月荏苒--王胜春先生作品集》序言

10-20点击量:1205

王胜春先生

一生执着效先贤  岁月留痕刀笔间

文/邹强

  金石印学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地位独特。

  杭州西湖的白堤上有一座小山,名孤山,名满天下的西泠印社就座落在上面,它的首任社长是吴昌硕先生。就中国近代传统画坛而言,有两座高峰至今无人超越,这就是被称为“南吴北齐”的吴昌硕与齐白石。两位大师都是金石大家,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又都是从篆刻中汲取营养并融于书画艺术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代宗师。这从两位大师的字号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端倪。

 

王胜春先生(中)与朋友在倾盖亭前合影

  在郯国故城北十里的白马河畔,也有一处名胜古迹,名曰“倾盖亭”,白溪印社就座落在这里,印社的创始人是秋石王胜春先生,此处的“白溪秋月”还是古郯八景之一。秋石先生倾心血创建印社并精选社址,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白溪印社在崇尚传统文化、传承金石印学来讲,和先贤大师们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王胜春先生篆刻作品《白溪印社》

  倾盖亭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当时的两位大贤孔子与程子均去拜访郯子,在此偶然相遇,给我们留下了“孔子师郯子”和“问官”、“倾盖”的典故。熟悉儒学发展史的人应该清楚,这不期而遇的“倾盖”交谈不仅开启了郯城文脉鼎盛的发端,还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学重要传人曾子与荀子都曾在郯城及兰陵一带授学,两汉魏晋时期郯城一带更是儒学鼎盛、大师辈出,以“礼”治学的后苍教出了“大小戴”,遂有《礼记》传世;澓中翁更是教出了西汉的“中兴之君”汉宣帝刘病已,东海郡一带的于定国、匡衡、萧望之、薛宣、马宫等儒士只所以能立朝为相,都要拜宣帝的老师所赐,所以班固在修《汉书》时发出了“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的感叹;三国时郯城的儒学大师王肃精心编纂出《孔子家语》,成为与《论语》并列、记载孔子思想与事迹的两部经典著作之一;更为神奇的是,到了千年以后的北宋,洛阳出现了“二程”。两位理学大师广授门徒,他们正是程子的后代,其理学核心就是将先祖程子的道家理念融入儒学。历史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精神在默默传承,这便是文化的魅力,即便百年千载之后,仍然能开花结果。秋石先生建印社于此用心良苦。如果评天下第一名亭,这个“倾盖亭”当之无愧。

本文作者邹强先生(左4)和王胜春先生等在白溪印社合影

  传统书画往往将“诗书画印”列为一个整体,很多大师都将“诗”的造诣排在最前,这里面有深刻的道理。中国的传统书画属文人艺术,讲究写意与会神,是儒家的衍生品,通“诗”是文人的基本素养。如果一个传统书画家连最基本的诗都不通,他的作品即使技艺再高也难登大雅之堂;而文人的最高境界便是通晓经史,这是成为书画大家的必备条件。从事传统书画艺术的人必须明白这一点。苏轼曾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诗书”便是指儒家的经史之学。

《岁月荏苒》作品集封面

  秋石先生的作品集《岁月荏苒》将要出版付印了,嘱我作序。说句实在的话,我心里是特别的忐忑不安。于年龄,先生是我的长辈;于阅历学识,先生高我乃天壤之别;于德行,先生是郯城的乡贤当之无愧;于道艺,先生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尤善篆刻,精于鉴赏,堪称一家,而我因工作接触仅随先生粗学了点篆刻书画知识。好在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上,我与先生的心灵是相通的,估计先生是看中了这一点,遂将作序的任务交于我,让我受宠若惊,压力不轻。

王胜春先生1963年参加工作时在哈尔滨留影

  2014年我由县人大调宣传部兼管文联,遂与先生频繁接触,见其作品与为人,顿生敬佩之心。白居易在与元稹的答赠诗中曾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与先生相识已是第七个年头,应该算是互相深入了解了。

  秋石先生今年虚岁七十有六,按传统说法是古稀之年了,但却精神饱满、行走轻健,虽精驾驶,却常骑变速单车代步,看上去绝对不象年过七旬的老人。我常想,先生是否有养生的秘诀,亦或艺术的造诣能使人年青长寿。但更肯定的是,先生身上有古君子之风、浩然正气,这不但养生,还涵养艺术成就。

王胜春先生与老工友合影

  秋石先生1945年出生于郯城马头镇。古镇位于沂河岸边,有舟楫直通京杭运河,商贸繁荣,手工业发达,文化人辈出,闻名于鲁南苏北一带。镇上有制印的手艺人,先生小时常驻足观看,遂产生兴趣而自学摩刻。父亲有家传的蚕丝织萝底手艺,先生十六岁就已学会并超过了父亲,成为镇上的最快能手。可惜的是,先生没有继承家庭的这分手艺使父亲倍感遗憾,这是时代而非个人的原因。1963年5月,先生即随临沂籍的一百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远赴东北的新线铁路建设,于白山黑水的吉林延边、黑龙江大赉筑路四年,在艰苦的环境中渡过了青春成长的最宝贵阶段;66年转战于陕西潼关、晋北五寨一带修建国防大三线铁路,70年远赴非洲参与著名的坦赞铁路建设,四年后归国再入山西太行筑邯郸长治铁路,直到1979年才转回家乡供电系统工作。这十六年是祖国建设需要和青春奉献的年代,先生无悔的参与了。十六年的筑路经历给先生的人生之路提供了磨练的环境,也给艺术之路提供了绝好的素材;艰难困苦磨练了意志,他乡异国的山水风物陶冶了情操,从而使早年埋在心底的艺术种子萌发成长为苍劲之松。

王胜春先生70年代援助非洲坦赞铁路时留影

  先生名胜春,字秋石,这“秋石”二字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先生对金石的钟爱,也暗含了“秋实胜春华”的艺术和人生追求。这从先生的作品和品德上完全能够体现出来,可谓名实相符、德艺双馨。

王胜春先生作品展开幕式

  秋石先生将其作品集取名《岁月荏苒》,算是对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岁月是记忆,是经历,是感悟,是寄托。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仔细品读先生的心灵历程和艺术追求;但要读懂这些作品,就必须明白其艺术的灵魂之源。秋石先生的书画作品带着浓厚的金石风味,这与他一生钟爱金石篆刻密切相关。他的艺术之路是自小从篆刻开始的,而且是业余的,自学的,这一点难能可贵。这需要坚强的毅力,刻苦的磨练,超强的心悟,长期的积累。历代传世金石名作和先贤大师的精品是先生最好的老师。

2017年白溪印社首届学员篆刻作品展合影

  金石之学是国学的源头,也是传统书画艺术的源头与宝库,需要明眼慧心和广博的知识方能明器用、通材艺、识文字、断历史。先生从刻印开始,逐步深入到金石印学这座丰富的文化艺术宝库中,乐此不疲,日积月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艺术素养,逐步拓展到铭器、拓片、题跋、书画、诗文、鉴赏、收藏等领域并融会贯通。从事传统书画的人应该多加留意金石之学,从中吸取传统文化和艺术营养提升格调。

  我从心底里感觉,先生的艺术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古朴高雅,金石味浓厚,了无火气,完全没有当今书画界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风。

王胜春先生砚台刻铭作品

  秋石先生特别强调学习前人艺术应知其源流,取法乎上方能得其中,并一生孜孜以求。他的篆刻效法印宗秦汉的传统,上采先秦古玺精华,印文雄浑庄重而不乏神采。其书法在线条锤炼上力求筋劲,篆书有三代钟鼎文字之风;真草则从秦汉摩崖石刻文字上取意,多用圆笔,有浓浓的篆隶之味;小楷则取韵钟楷而少用圆笔,点画虽小而篆刻风蚀味甚浓,足见其长期控刀而形成的运笔功力。绘画则以《芥子园画谱》为师,庞采历代先贤众家之长,在用笔上溶入自己的篆刻功力,尤以纯墨山水画最为代表,无论是横幅长卷还是竖幅条屏,均风格散淡,意境高远,深得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构图之妙,而线条用笔更为简约,写意味更浓。先生也常为砚台、紫砂等器物刻铭,金石文字古意盎然,有画龙点睛之妙。先生一生效仿古代先贤,绝不受当代浮躁之风及个性飞扬之气的影响,故而其作品与时众不同,格调高古,足以留传后世,不虚此生。

  

王胜春先生《溪山无尽图》局部

  本画册仅是先生近期创作的部分作品。先生曾创作了大量金石类的作品,因表现形式等原因并未收录,有点遗憾。比如为器物勒铭,我以为品位极高。秋石的砚铭则浓浓的金石篆隶,古朴苍拙,文字对比相得益彰又各有所极。

  先生为人谦虚和善,从不追求虚名妄利,但内心刚毅,坚如金石。他把艺术视为提升人生修养的爱好,很少参加大有名头的各类展览比赛,亦不热衷于取得各种名号头衔。但又常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同先生交流,他都热情接待,有求必应。

王胜春先生自题《白溪印社》书法作品

  先生对地方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文化活动,传承技艺,培养后人,为众多机构与个人创作作品。先生倾心血在倾盖亭下创建白溪印社,为全临沂市唯一一家印社,已分六期培训了二百余名篆刻、书画、木版画爱好者,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并每年组织在白溪印社的雅集活动,成为当地艺术爱好者的一件盛事。先生常讲: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一乐也。

王胜春先生与学员合影

  先生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是在文化财富上却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我想经过岁月的洗礼,先生的作品将会越来越显示其人文价值。衷心的祝愿先生在有生之年创作更多的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先生的作品读懂人生与艺术的真谛,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今年为旧历庚子年,一场大疫在春节期间突然降临。

  

王胜春先生回忆往昔系列画作之一

  防疫期间,秋石先生创作了不少作品在微信圈里传播,其中有一组篆刻书画作品是依据当年筑路经历创作的,我当时看过之后很有感触,就附和创作了一组小诗。感觉这组小诗或许对品读秋石先生的作品能有所帮助,今附于此,以为序结。

  人生夫如何,道路阻且长。少做沂湾子,初成赴边凉。饮冰露水河,林海一苍茫。白山黑土地,移木做枕梁。粗米盐水拌,聊以充饥肠。今仰北大仓,拓荒莫相忘。

  长城起山海,西北过太行,汾河桑干水,源头出吕梁。关外四年征,少年壮已长。移师潼关隘,走马宁武防。神池五寨川,古出楼烦将。汗水铸国脉,后人甚勿忘。

  中非高原上,赞国产精铜。两雄争霸主,三家分阵营。卿本东海鹰,风歌翱苍穹。一击三万里,两作非洲行。四载五万众,坦赞贯长龙。载誉归来日,库拉希尼惊。

  燕代薄云中,太行险阻多。八陉连中原,漳水合清浊。上党邯郸间,道险鸟难越。援非归来日,再入太行作。两载滏口陉,古道贯长龙。北上太原府,榆次总一结。

  弱冠别故乡,归来历山河。已养浩然气,金刀走电火。诗书入画印,丹青绘佳作。斋号墨泉轩,倾盖白溪歌。德艺传后昆,君子固三乐。人生夫如此,何乃遗憾说。

二0二0年九月

王胜春先生回忆往昔系列画作之一

王胜春先生近作

王胜春先生抚琴照

  作者简介:邹强,字弘虫,郯城县泉源人,1966年出生。系当地知名文化学者,郯城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文联主席。

作者邹强先生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官方推荐

郯城县佛教协会中秋前夕走访慰问佛教场所

查看详情

郯城县佛教协会审核青山庵新入驻出家师

查看详情

墨韵华章——临沂画家刘玉学作品欣赏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举办第二届伏羊文化节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查看详情

补遗临沂籍黄埔军校学员:七分校之蒙阴刘堃然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顺利召开第二届二次理事会

查看详情

乔闪‖钩沉那些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临沂籍黄埔军校学生

查看详情

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后高峰头东村的百岁老人徐祗则

查看详情

临沂市马术运动协会会长杨维庆加入世界汗血马协会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