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郯城人物志丨庐山高僧慧灯大师

03-02点击量:182

  云雾缭绕的庐山,似一幅水墨长卷在天地间徐徐铺展,峻岭、幽谷、飞瀑隐匿其中,尽显钟灵毓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传世诗篇,又有无数修行者于此觅一方净土,参禅问道。明朝万历年间,这里生活着一位郯城籍的传奇高僧——慧灯禅师,在庐山诸多古刹的悠悠梵音里,如同一束耀眼的慧光,穿透岁月的迷雾。《庐山志》《德化县志》《九江府志》《江西通志》等地方方志均记载了慧灯禅师的生平事迹。  《庐山志》原文如下:

  《王应熊传略》:慧灯禅师,产于郯城,南至普陀,皈依大智和尚。参学事毕,乃登庐山,就竹影宴坐。所居虽僧侣亦所不到,有采药者信步冞入,遥望把茅盖处,一僧趺坐如土塑,人室中无所有,觅火竟不得。采药者返,道其事,山中始知有灯公,亦大异矣哉。师名海龙,生嘉靖丙辰,殁崇祯庚辰云。

  译文:

  《王应熊传略》记载,慧灯禅师出生在郯城,向南到普陀山,皈依在大智和尚门下。完成参学之事后,就登上庐山,靠着竹影安闲地打坐。他居住的地方连其他僧人都到不了。有个采药的人随意漫步深入(山中),远远望见一个用茅草盖顶的地方,一位僧人盘腿而坐,像泥塑的一样。进入室内,里面什么都没有,找火也始终找不到。采药的人返回后,说起这件事,山中的人才知道有慧灯禅师这个人,也都感到非常惊异。慧灯禅师原名海龙,出生于嘉靖丙辰年(公元1556年),在崇祯庚辰年(公元1640年)去世,享年84岁。

  王应熊(1589 - 1647),字非熊,号春石 ,重庆府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初入仕途任编修,后累迁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他博学多才,熟谙典故,却性格刻毒强横,常遭弹劾。崇祯年间,因党争和凤阳事件一度罢官。南明时,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以抗张献忠,最终兵败遁入永宁山,卒于毕节,著有《春石集》。此处的《王应熊传略》尚不知是何书,何人所作。《明史·王应熊传》中并未提及慧灯禅师。

  大智和尚(1524 - 1592),俗名杨真融,湖北麻城人。他生来慧根独具,15岁于定慧寺剃度出家,开启修行之旅。此后,他辗转多地,在牛首山、燕京崇国寺潜心参学,于五台山闭关5年,又在伏牛山苦修3年,在龙华寺精研诸经后入蜀,在峨眉山顶闭关12年,佛法造诣日益深厚。

  明万历八年(1580年),大智和尚渡海登上普陀山,先在岩穴结庐,以野菜充饥,日夜诵读《金刚经》。因其德行高洁,声名远播,引得僧俗士绅慕名而来。他遂在光照峰下建起“海潮庵”,也就是如今法雨禅寺的前身。大智和尚戒律精严,与云栖、憨山、紫柏等高僧齐名,在明代中叶佛教各宗式微之际,于普陀山弘扬律义,为佛教传承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1592年,大智和尚预知大限将至,安然坐化,享年69岁,僧腊50年,其精神长存普陀山,启迪着后人。  《庐山志》还记载了慧灯禅师修行之地。“小汉阳之南,有废址焉,竹丛生。土人曰:‘竹林寺基也。风雨中,钟梵声在是。’ 其旁者,有竹影寺,明慧灯禅师建。”小汉阳即小汉阳峰,位于庐山主峰大汉阳峰东北方,海拔1420米。《庐山志》记载,“小汉阳峰在仰天坪南,山峻特,虽不及大汉阳之壮伟,而尖削过之。土人谓之尖山,其西南即马耳峰。”其东为豆叶坪,其北为田垄。  关于竹林寺,还有一段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故事。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一日兵败逃至庐山三叠泉,陷入三面环山、后有追兵的绝境,躲进墨竹林中的庙宇。蜘蛛迅速结网,陈友谅见蛛网完好,以为无人便继续追击。朱元璋半夜醒来,发现墨竹是方竹,下山溪边洗脸,因倒影把 “竹隐寺” 错认成 “竹影寺”,还留下一首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观湖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
庐山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庐山志》还记载,“汉阳峰麓有松隐庵,僧石琳隐处。石琳名寂王,初师慧灯,后参天童,又参磬山,归隐汉阳峰下三十载。”

  明朝作家郑仲夔的《玉麈新谭·隽区》中,也记载了庐山的慧灯禅师。

  原文:

  庐山慧灯上人,归迹汉王峰,苦修密证,人无知者。先是,此间一望峭壁,人踪不到。上人特徙其幽静,裹糠为粮,绿藤以下,中有大树,穹窿如屋。盖上人资之,庇风雨,日坐卧其间。饥则取糠啖之,至馁,甚不欲复出。山忽南康城中某居士,梦一金甲神,曰:“汉王峰,有高贤以精行得馁,君宁不为计耶?” 居士随使人斋,斋粮躬往。跡之至,则亦攀藤下,煮稀粥以进。上人得不馁,居士请为结庵,上人固辞。自是稍有参禅人往来,徒众日集,道始通焉。上人于宗教兼諳,而目不一涉文字,终身食粗粮,不设单辅,自入峰三十余载,终不一出。至庚午始归寂云。

  译文:

  庐山的慧灯上人,前往汉王峰隐居,刻苦修行,潜心证悟佛法精妙,却无人知晓他的事迹。在此之前,从这里望去,尽是陡峭的悬崖绝壁,人迹罕至。上人唯独看中这里的幽静,带着粗糠作为粮食,顺着绿藤而下,山中(悬崖下)有一棵大树,树冠高大隆起如同房屋。于是上人借助这棵大树遮蔽风雨,每日在树下坐卧。饿了就取粗糠来吃,到极度饥饿时,也很不想再出山。

  这时,南康城中有一位居士,梦见一位身披金甲的神灵,神灵说:“汉王峰上,有品德高尚的贤能之人因为精进修行而挨饿,您难道不为此想想办法吗?” 居士随即派人准备斋饭,并亲自带着斋粮前往。循着踪迹来到那里,也顺着藤条而下,煮了稀粥给上人吃。上人因此不再挨饿,居士请求为上人建造一座庵堂,上人坚决推辞。从这之后,渐渐有一些参禅的人往来。徒弟和信众一天天聚集起来,通往汉王峰的道路才开始畅通。

  上人对佛教各宗派都十分精通,然而一生都未曾阅读过文字经典。他终身食用粗粮,不设置单独的床铺,自从进入汉王峰三十多年,始终没有出过山。到庚午年才圆寂。

  郑仲夔是明末江西信州人,字胄师、龙如,博学善诗,一生以授徒为业。他的《玉麈新谭》是三十四卷小说集,涵盖《清言》、《耳新》、《偶记》、《隽区》等篇章。其中《隽区》采录僻事隽语,对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文化等,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文中“南康城”是指明朝江西省南康府的府城,位于鄱阳湖西岸,庐山南麓。南康府位于江西省南部,下辖星子县、都昌县、建昌县和安义县。此文中慧灯禅师圆寂时间和《庐山志》略有不同,相差了十年。

  《英德县志》《韶州府志》中,介绍西华寺时,提及明朝崇祯年间重修西华寺的高僧雪山和尚,也曾前往庐山(文中作“匡山”)汉阳峰拜见慧灯禅师请教佛法。

  明朝的徐霞客是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一生钟情于山川湖海,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笔墨记录见闻,所著《徐霞客游记》满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他漫长的游历生涯中,曾邂逅了许多独特的人物,其中,庐山汉阳峰的慧灯大师令他印象深刻。徐霞客笔下的慧灯大师,在深山绝壁间苦修,与自然相融,其修行故事充满神秘色彩,也为他的游记增添了别样的人文温度 。

  《徐霞客游记》中《游庐山日记》多次提及慧灯禅师。  原文:

  从山坞西南行,循桃花峰东转,过晒谷石,越岭南下,复上则汉阳峰也。先是遇一僧,谓峰顶无可托宿,宜投慧灯僧舍,因指以路。未至峰顶二里,落照盈山,遂如僧言,东向越岭,转而西南,即汉阳峰之阳也。一径循山,重嶂幽寂,非复人世。里许,蓊然竹丛中得一龛,有僧短发覆额,破衲赤足者,即慧灯也,方挑水磨腐。竹内僧三四人,衣履揖客,皆慕灯远来者。复有赤脚短发僧从崖间下,问之,乃云南鸡足山僧。灯有徒,结茅于内,其僧历悬崖访之,方返耳。余即拉一僧为导,攀援半里,至其所。石壁峭削,悬梯以度,一茅如慧灯龛。僧本山下民家,亦以慕灯居此。至是而上仰汉阳,下俯绝壁,与世复隔矣。瞑色已合,归宿灯龛。灯煮腐相饷,前指路僧亦至。灯半月一腐,必自己出,必遍及其徒。徒亦自至,来僧其一也。

  译文:

  从山坞中往西南行,沿着桃花峰向东转,路过晒谷石,越岭往南下走,再上去就是汉阳峰了。这之前遇见一个和尚,说是峰顶无处可以投宿,应该到慧灯和尚的僧舍中投宿,并指示了道路。还没到峰顶二里处,落日余晖照遍群山,于是按照和尚所说的,向东越岭,转向西南,就到了汉阳峰的南面了。一条小径沿着山走,层峦叠嶂,幽深寂静,不再是人间。走了一里左右,蓊郁的竹丛中见到一座佛龛,有个短发盖到额头、僧衣破旧、光着脚的和尚,就是慧灯了,正在挑水磨豆腐。竹林里面有三四个僧人,衣服鞋子整齐地对着客人作揖,全是仰慕慧灯远道而来的和尚。又有一个赤脚短发的僧人从石崖中下来,向他问候,是云南鸡足山的僧人。慧灯有徒弟,在山里建了茅屋,这个僧人翻越悬崖去拜访他,刚好返回来。我随即拉住一个僧人作为向导,攀援了半里路,来到慧灯徒弟的住所。石壁峭拔陡削,悬挂着梯子得以翻越上去,一间茅屋像量灯的佛龛。这位僧人本来是山下百姓,也是由于仰慕冒灯住在此地。来到这里后,向上仰面看汉阳峰,向下俯瞰绝壁,与人世远隔了。夜幕已经降临,回来住在慧灯的佛龛中。慧灯煮豆腐来款待,先前之路的和尚也来到了。慧灯半个月磨一次豆腐,必定要自己做出来,必定要遍及他的徒弟们。徒弟们也就自己来,来的和尚就是其中之一了。

  崇祯十三年,明末进士、浙江临海人陈函辉在其徐霞客所写墓志铭中亦记载,“忆所遇异人,如匡庐之慧灯禅师,终南之采药野人,太华之休粮道者,了无风尘色相,至今犹在目中。”

编辑:李欢

审核:张新杰

发布:孔明百科网

官方推荐

张晓文‖在相庄张氏祭祖仪式上的发言

查看详情

关王庙下的千年文脉:东风岭村的时光密码与振兴新篇

查看详情

孔子与郯城:跨越千年的文化邂逅,传颂万载的尊师佳话

查看详情

儒风拂春,巾帼逐光 —— 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查看详情

沂州卫往事钩沉,韦杨两家再续前缘

查看详情

郯城人物志丨庐山高僧慧灯大师

查看详情

“马陵九道湾”富锶弱碱饮用天然泉水

查看详情

郯城县马头火神楼举办开光大典

查看详情

2024年徐州市卓越质量提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QC成果发布会圆满落幕

查看详情

郯城人物志丨抗倭英雄胡凤胡大经父子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2025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