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郯城,这座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南部的千年古城,不但是“鹿乳奉亲”和“齐魏马陵之战”的发生地,其与孔子产生的交集,更是成为一段闪耀千古的佳话,为郯城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孔子师于郯子。
《左传》记载: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宴请郯国的国君郯子。鲁大夫叔孙昭子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对其高祖少昊独创的“鸟官”制度如数家珍,满座官员皆佩服其学识渊博。当时,孔子虽已声名远扬,但听闻此事后,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他立即“见于郯子而学之”,便到宾舍向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这便是著名的“孔子师郯子”的故事,这也是孔子与郯子的第一次交集。通过这次交流,孔子被郯子的博学所折服,相谈甚欢,决定专程赶到郯国向郯子学习。
二、孔子问官倾盖。
在郯城,孔子与郯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郯子向孔子详细介绍了少昊氏以鸟名官的制度及其背后的寓意,孔子深受启发。他后来感慨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这表明,孔子认为即使在中原文化中心的周王朝,某些学问也已失传,而这些学问却在边远的小国得以保存。
除了向郯子学习外,孔子在郯城还留下了一段佳话。相传孔子在来郯城的路上,遇到了学者程子(名本,字子华,后世称“子华子” )。两人一见如故,俯身交谈,十分投机,相见恨晚,以至于两车上的伞盖都倾斜着紧紧靠在一起,这便是“倾盖而语”典故的由来。后人被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和对学问的敬畏所感动,在相遇之地――郯城北部白马河畔建起了倾盖亭。这座亭子承载着两位学者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郯城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三、孔望山和望海楼。
在郯城期间,孔子不仅向郯子请教了官制问题,还深入学习了礼乐文化。郯子对孔子的求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倾其所有将所学奉告。孔子在郯城盘桓月余,期间还登上了郯城东南的马陵山高峰望海,后人因此将所登山峰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则被称为“望海楼”。
孔子与郯城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邂逅。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学者的求学精神和治国智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为郯城这片土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三国大儒王朗王肃父子。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县人(今郯城县港上镇郞里村)。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经学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贯穿于自己的言行和治国理念之中。他的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言行和治国理念,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宽厚待人、友善待人的性格使他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行为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他也影响了他的儿子王肃,使得王肃在儒学方面有着更高的造诣和影响力。
王肃对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整合了今古文经学,创立了“王学”,还强调道德与政治的结合,恢复儒圣之地位并阐发经学义理,对魏晋玄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推动了儒学在北魏的传播与发展。这些贡献使得王肃在儒家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五、六世执教的孔昭郯家族。
孔昭郯,字问亭,号墨谷,生于咸丰二年,是郯城县杨集镇孔圩子村(民国前称耿家庄)人。他系清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乡试第71名举人,考中后曾任两浙盐大使,家谱记载还曾任清扬州知府(待考)。回乡后,他担任了“郯城县高等学校”校长,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孔昭郯还参与了“公车上书”,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人士之一。
其家族从孔昭郯开始,已经六世从事教育,是鲁南苏北著名的“教育世家”。其玄孙孔祥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是中国知名的学者和专家。这不仅体现了孔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和热爱,更彰显了其传承文化、培育英才的崇高使命。这种教育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六、当代著名儒家学者高赞非。
高赞非(1906-1969),原名佩纶,郯城县马头镇人,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创始人,当代著名儒家学者,其家族共有十八人参加八路军。
高赞非生于诗礼世家,父高毓嶂先生,号磵庄,对经史子集涉猎甚广。曾师事熊十力、梁漱溟、欧阳竟无、吕瀓诸大师。在滨海区时倡导成立了青年劳动学校,为发展滨海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受山东省政府委托创办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1956年山东师专改为曲阜师范学院,迁址曲阜。并在曲阜创立孔子研究会,大力推动儒学事业。他一生矢志复兴儒学,以儒学的传续发扬为使命,以儒者情怀感染着身边学人。在他的推动与感召下,一批富有民族情怀的年轻师生从此踏上了儒学研究与继承的艰辛之路,在尼山之巅洙泗之畔传递着儒门的星火。他们以及他们的继承者被学界称为“洙泗学人”。他一生治学态度严谨,重视学术研究,曾有《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孔子的心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等论著面世。《十力语要》第四卷乃自高老日记中录出,名为《尊闻录》。
如今,在郯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孔子与郯子相遇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倾盖亭、孔望山、望海楼、问官祠、郯子庙、郯子公园等文化名胜,不仅见证了孔子与郯子的友谊和求学之路,更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孔子与郯城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学术交流的佳话,更是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精神的生动体现。郯子的学识与德行,以及孔子的谦逊与求知欲,共同铸就了这段千古传颂的师承佳话。郯城,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因此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整理: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Copyright © 2020-2025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