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关王庙下的千年文脉:东风岭村的时光密码与振兴新篇

04-02点击量:152

  

  东风岭村,位于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的东部丘陵地区,隶属于李庄镇新河社区,南邻前流村,西北靠近前后陈埠村,东面与临沭县曹庄镇的常林村和西萨村接壤。该村原属于旧沙墩镇,2011年,同沙墩镇一起并入李庄镇。

  据残存明万历年间重修关王庙碑记载,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此地建有一座关王庙,陈姓前此居住,始名关王庙村。关王庙建筑宏伟,香火旺盛,历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1300多年,于1947年因战火被毁。1966年,四清运动时,关王庙村改名东风岭村。

  关王庙原址就在今东风岭村卫生室位置,该处地势高于四周,今海拔约在60米左右。2025年由庄延年主编的《李庄记忆》中记载,其庙门高峻,前后殿各三间,前殿供阎君,后殿供关王,西厢房两间,是为僧房。殿东有四米宽空地,为两殿间通道,院内植松柏数棵,置石刻香炉一座,石碑八块。今仅存香炉,放于醉东风乡村艺栈景区。

  原庙西数丈有一间土地庙,西南二百米有一座和尚坟,坟前有碑,周遭二十余米,高七八米,有一颗百年大椿树。据传,庙内曾有一高僧,法力高强,曾集百家麦糠搓绳,用牛魂拉雨抗旱。庙前荒地较多,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到十二,都会举办五天的庙会,届时食品商品,应有尽有,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乡长金大伦牵头募捐,最后一次重修该庙,庙中还居住着岭红埠村的王文昌道士。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占据李庄、沙墩一带为据点,八路军老四团在临沭朱村一带活动,该庙便是双方交界处的至高点,起初,日寇占据至高点,对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后来八路军老四团在团长罗华生和政委谷牧的带领下,一举打败日寇。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关王庙因连年战火受损被拆除。

  东风岭村附近有一处山岭,名唤“金鸡岭”,据说是在1668年8.5级郯城大地震时地壳变动形成的,后因盛产钻石而闻名。世界第一大天然钻石“金鸡钻石”和世界第二大天然钻石“常林钻石”都是在此处发现的,这里曾是803钻石矿的矿区。矿区撤消后,也时常会传闻村民捡到钻石的消息。

  民国六年《临沂县志》记载,“金鸡岭为马陵分支,自郯之九龙山南行,分二支。西支入县境,为于家泉东西二岭,产金刚石。清末,德人购矿数百亩,后经政府赎回,民国四年售为民业。西南为花马屯岭,为陈家埠岭,为关王庙西岭,又南为蒋家庄西岭,为黄家岭,折而东南为大唐岭,又南为后长埠岭而止。东支入县境,为……而止。以上各岭均产金刚石,故统名金鸡岭。”

  该村有一条沟渠,自东南向西北流淌,于中陈埠村流入陈埠河。民国六年《临沂县志》记载,“陈家埠河,发源于花马屯西南,流至陈家埠东(关王庙沟自东南来入之)……”

  东风岭村西靠丘陵,东临沟河,形成了背山面水的格局,使其具有藏风聚气的作用。又有上千年的关王庙坐镇,汇聚人气和灵气,提升村庄的气场和运势。据传,明朝开国后,朱元璋派遣刘伯温到全国各地斩龙脉,其中有一条龙脉便从南方逃窜至此,刘伯温在此地设置三吉锁龙阵,即在首、中、尾三处各凿一口大井,将其龙脉在此斩断。其中龙首这口井便位于东风岭村,就在关王庙原址北面。此井至今尚存,井水常年不干,十分神奇。

  该村人口约200多户,主要姓氏有郭、王、李、庄、陈、毛、巩、刘、朱等姓,其中郭姓人口最多。据郭姓村民介绍,郭氏家族于清朝初期自罗庄区花马桥村迁居来此,原来村中立有一块节孝碑,便是为村民郭董氏所立。民国二十四年《续修临沂县志》记载,“郭董氏,郭济溱妻,第二区。年十七于归。夫殁,投缳者再。祖翁晓以大义,为立嗣。不得已,抚嗣孝亲,守节数十年,寿九十二,已旌。光绪二十三年立石。”

  清朝旌表节妇制度是通过立牌坊、赐匾额、入祀祠庙等方式,对夫死守节、严守封建贞节规范且事迹突出的妇女进行表彰,以弘扬社会道德风尚、维护封建伦理秩序的一种制度。现今石碑尚在,碑上题有“节励冰霜”四个大字,小字仅能识别“光绪二十三年”六字,存放于醉东风·乡村艺栈景区内。

  此节孝碑原本立于关王庙东侧的道路旁,此路现已命名为“节孝路”。后文革除四旧时期,被推倒,拉去修桥,近几年才被重新挖出。于此碑一共一同被挖出的还有一通光绪十八年的刘氏墓碑,先存于村北陵墓中。碑文为“皇清显考恩荣寿官刘二公妣例赠孺人杜太君合葬之墓”,右侧有墓志铭一篇,原文如下:

  “公讳某,字瞻岩。先居郯邑之连家埠。祖讳成周,考讳若泰,考妣马氏。以嘉庆乙丑八月二日某时生公。道光十二年,公卜兰山艾南之关王庙而居焉。里人以公忠厚长者,齿德俱尊,推举乡饮耄宾。卒于光绪戊子十一月十日亥时,享年八十有四矣。德配杜氏,以嘉庆甲子八月四日寅时生。天性淑慎,及长佐公,理家节以勤俭称。卒于光绪庚辰正月十二日子时,七十有七岁。爰刻诸石,俾后人不忘焉。”

  清朝寿官制度,是朝廷赐予德高望重、年寿颇高者荣誉官衔的特殊机制,仅在特定恩诏如皇帝即为、亲征、皇帝及太后寿诞或遇到重大军事胜利时颁布实施,获赐者稀少,嘉庆元年规定,70岁以上赐九品顶戴,80岁以上赐八品顶戴,90岁以上赐七品顶戴,借此享有官方认可的荣耀与一定待遇,极大提升个人与家族声望。

  乡饮制度是由县、州级地方官府主持,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办两次,参与者为经严苛程序选出的德高望重之士,分为正宾一名、介宾一名、耄宾数名,其仪式庄重,在宣扬礼教、教化民众、维系地方秩序层面影响深远。

  另外,由碑文可以看出,关王庙村在清末时期隶属于临沂县艾南乡。民国六年《临沂县志》记载,“艾南乡,社三十二,分为上下,在县南,共二百三十七村庄。”具体属于哪个社还不好判断。最早于万历《沂州志》就记载设有艾南乡,领十二社。艾南乡的“艾”是指位于现在兰山区义堂镇和马厂湖镇交界处的艾山。

  东风岭村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自古以来,便是能人辈出。民国六年《临沂县志》就记载,当时村内便有学校,即泉源头区乡立第十五学校。据了解,该村近当代培养出了至少两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现有驻村企业数十家,村民除了种植玉米小麦外,大多利用农闲时间生产制造各种手工艺编织品。

  2024年8月25日,位于东风岭村东部,建造时长三年多的乡村振兴农文旅项目醉东风乡村艺栈景区迎来期待已久的开园仪式。当天晚上,举行了盛大的启动晚会,歌舞演艺、无人机、灯光秀、美食市集齐聚一堂,热闹非凡。不仅有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郝宪印、市委书记任刚、市长张宝亮等重要领导参加,还邀请了著名导演张继钢、《乔家大院》作者朱秀海、画家任惠中、江文湛、中国农科院蒋和平教授等国内文艺科技界名人。

  醉东风乡村艺栈景区是由山东文旅集团、山东醉东风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郯城县农发集团共同投资运营的艺术赋能、产业带动、农文旅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板项目。项目秉承“让艺术栖于乡野”理念,,聚力打造“艺术家的精神驿站、游客的心灵家园”。建有17处涵盖古今中外风格特色的精品民宿,配套栖·乡野艺术馆、耕读书院、半艺园、树艺美术馆、松月咖啡屋、吾乡书屋等核心功能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农业体验区。通过业态融合、功能叠加,共同搭建出阡陌交通、生动如画的乡村风情。

  东风岭村,这座被关王庙钟声浸润千年的古村落,正以醉东风之姿,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诗行。从唐贞观年间的香火缭绕到当代艺术赋能的文旅盛景,从金鸡岭的璀璨钻石到手工艺编织的指尖匠心,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出动人的韵律。当节孝路上的晨雾散去,当松月咖啡屋的灯光亮起,这座背山面水的村庄,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与新生的中国故事。未来,这里或将成为更多人寻找乡愁、触摸文明、对话古今的精神原乡。

  作者简介:李欢,郯城县蒲汪李氏钦字辈第20代孙,1999年出生于山东郯城。大学毕业后从事文旅相关行业,热衷于钻研地方史志和家谱文化。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官方推荐

张晓文‖在相庄张氏祭祖仪式上的发言

查看详情

关王庙下的千年文脉:东风岭村的时光密码与振兴新篇

查看详情

孔子与郯城:跨越千年的文化邂逅,传颂万载的尊师佳话

查看详情

儒风拂春,巾帼逐光 —— 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查看详情

沂州卫往事钩沉,韦杨两家再续前缘

查看详情

郯城人物志丨庐山高僧慧灯大师

查看详情

“马陵九道湾”富锶弱碱饮用天然泉水

查看详情

郯城县马头火神楼举办开光大典

查看详情

2024年徐州市卓越质量提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QC成果发布会圆满落幕

查看详情

郯城人物志丨抗倭英雄胡凤胡大经父子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2025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