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编者按:当马陵九道湾的富锶水成为健康新宠,一个关于生态协同的命题在饮用水专家李复兴教授的启发下渐次清晰——这片被中草药浸润的灵山秀水,如何通过自然元素的交响演绎出独特的康养密码?在郯城县中医学者徐建光、吴军,临沂市民间中医协会葛常先会长及徐登国、丁伟、杨振永,古法中医回阳手传承人史一睛女士,济南元德中医文化村宋永生董事长等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开启了对水源地药用植物的深度探源。本期聚焦可比人参的补气圣药黄芪,看这株深植于马陵山砂质壤土的"鞭竿芪",如何以千年药力与现代科学共同书写健康传奇。
一、本草志:深山里的补气王者
黄芪又名黄耆,是豆科黄芪属植物,以"向阳而生"的智慧选择着生存领地:生于山坡沟畔,喜干燥透风,在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微碱性砂壤中,其主根可垂直生长逾米,形如鞭杆,故得"鞭竿芪"之名。若遇黏重土壤,根系则扭曲畸形;若土层浅薄,根须横生如爪,药力亦大减。这株草木对土地的挑剔,恰是自然筛选出的品质密码。
二、药理辨:黄芪与人参的补益对话
中医谚语"内行吃黄芪,外行吃人参",道破了这两味补气圣药的差异:
人参:大补元气,益阴生津,安神定志,为里虚证之主药;
黄芪: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为表虚证之要药。
现代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黄芪多糖可促进血清蛋白质更新,提升红细胞生成;皂苷类成分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黄酮类物质降低血小板黏附,减少血栓形成。更难得的是,其价格仅为人参的1/5,堪称"平民补益之王"。
三、现代用:从实验室到生活的健康守护
黄芪的药用价值在当代医学中持续发光:
心血管保护: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代谢调节:降血脂、抗缺氧、抗辐射,延缓细胞衰老;
免疫增强: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升机体抗癌能力。
这些特性使其成为30余种中成药的核心成分,从补中益气丸到玉屏风颗粒,从黄芪建中丸到当归补血丸,默默守护着国人的健康。而黄芪红枣枸杞茶这一民间防癌茶方,更以"三味补益"的组合,成为日常养生的热门选择。
四、食药谱:文人餐桌上的千年养生
黄芪的食用史,是一部流动的中医药文化史:
苏轼的病后粥:39岁谪居密州时,"黄耆煮粥荐春盘",以药粥补养虚损;
白居易的斋居汤:"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将药材融入日常饮食;
唐宋文人的智慧:从病后调养到素食养生,黄芪始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
这种"以药入馔"的传统,在马陵九道湾得到了现代诠释——当地人以富锶水煮黄芪粥,让矿物质与多糖成分在文火中交融,形成独特的营养协同效应。
五、生态观:一株草的山水哲学
黄芪的生长密码,暗合着中医"天人相应"的智慧:
土壤选择:砂质壤土的透气性,对应人体气机的通畅;
向阳特性:喜光生长,隐喻补气需借阳气升发;
深根系统:垂直生长逾一米,象征补益需固本培元。
当您捧起一杯马陵九道湾的富锶水,不妨想象:这滴晶莹中,或许正溶解着穿越千年的黄芪精华——从唐宋文人的药粥,到现代实验室的数据,从马陵山的砂质壤土,到您的养生水杯,自然与人文在此达成完美闭环。
2025年8月11日
编者简介:张新杰,1973年出生于山东郯城,孔明百科网总编、江苏省第四届优秀职业经理人、郯城马陵九道湾山泉水项目发起人、郯城县马陵山陨石文化挖掘者、国内喝水改善脱发第一人。
Copyright © 2020-2025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