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董建维

孔明百科网签约书画家

1956年生, 甘肃天水人,曾任秦安县文物局副局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以及广东台商活动中心、海南梦苑酒店任部门经理、总经理等职。中国艺术家网络合作联盟副主席,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理事,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吴道子艺术研究馆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心理事。

作品展示

01出道之前皆有辛苦

    一块花梨木雕刻的巨匾,悬挂在寺庙殿堂门楣顶端;一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传播慈航普渡的真言;笔会上挥毫泼墨,把警句格言无私奉献。一片真情、一份实意暖了人间,一份责任、一份使命压在双肩。你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却不是普通的书法传播者。低调做人,无傲气有傲骨;凭作品说话,笔下聚揽狂澜。你的墨宝不胫而走,海内外飘飞。然而,在家乡、在单位你仍显平凡,不显山不露水,你仍然悄悄活跃在书坛,从不给自己戴上光环。为书法艺术你舍弃了多少享受,不忘初心是你的行动指南,师古不泥,创出自己的风格,是你精神的外观。你,就是董建维,书法家董建维。

董建维(左1)和海归画家黄若愚教授在《慈航普渡》大殿前合影

    董建维,当代著名书法家,其墨宝早已走出家门,走向全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庵观寺庙早已悬挂了他书写的牌匾,楹联诗词、格言等等,令人惊叹。特别令人仰视的是四川成都近慈寺观音殿的《慈航普渡》四字巨匾,长6米,宽1.65米,为青山环抱的观音殿凭添了大雅和神秘雄奇的景观。

媒体关于董建维题写《慈航普渡》巨型牌匾的报导

    董建维是传统书法的钻研者,几十年遍临各家书法,博采众家之长,对古人书法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长期研习、读碑读贴、临摹的实践中,融会贯通,不断探寻拓展书法艺术的空间,逐渐提升书法的品位。

董建维书法作品

    他深谙“师古不泥”的古训,在长期艰苦临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揉进了自己的笔墨,其书作即有颜筋柳骨之味道,又有赵孟頫遒媚、秀逸之神韵,总之,杂糅了多家之长,慢慢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这是董建维从入帖到出帖的过程,是个突破跨越的过程,也是任何书画家梦寐以求的必经之路。董建维十年寒窗苦,十年冷板凳,十年孤寂默默无闻,不求闻达,低调做人,这是他走过的“必然王国,”他顺利地迈入“自由王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我笔写我心。

董建维为甘肃省秦安县天齐宫泰山殿题牌匾

 

    每次笔会上,有人铺纸有人拽纸,他只管挥毫泼墨,一天竟书写近一百幅作品,且幅幅都是精品,被人当成珍品。他的运笔速度,已经在圈内负有盛名。北京书道同仁评说到:行笔迅疾,造型准确,功力独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简单实艰辛。笔者有幸一饱眼福,亲眼目睹董建维挥毫。其用笔流畅奔放,神采飞扬,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若飞流直下,时而如波涛汹涌,大有醉张酒后颠狂之势。细观其笔墨,大气磅礴,令人惊叹。此作为恐怕与其坎坷生涯与历练有关。董建维,一个大西北汉子,自号西北狼,骨子里有股对书法的执着和贪恋,以及“不服输”的劲头。

2018年临沂,华盛江泉集团总经理高总收藏董建维作品

    董建维1956年11月生,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六九年全家落户到本地城关镇北一大队。七三年高中毕业回乡劳动,七六年入党,曾任生产队副队长。七七年参加高考,五个志愿全在兰州大学,高分落选,后录取到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任尖子班班长。八O年毕业分配到秦安县农机局工作,八三年全国党校正规化第一年,县委常委会研究推荐他参加省委党校招生考试,被录取,脱产学习两年。当时,号称“黄浦一期”。八五年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大地湾沙棘食品厂任副厂长,八八年调国务院大跨度扶贫项目、甘肃浙江两省合作项目秦安县石墨电机厂,任筹建项目负责人。八九年项目因动乱项目下台,回到县经委工作。一九九0年是董建维走麦城的一年,夫妇双方因超生二胎遭受撤职、降薪、留党查看等处分,虽然现在看来已经不成问题了,当时颇有“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的局势。政治生涯的急转直下,让他过早的领悟了世态炎凉。以至于半年多不出家门,闭门思“过”。与省委党校第一期的同学相比,他正儿八经成了一个时代的落伍者。

董建维书法作品

 

    然而,董建维把心中的郁闷发于笔端,拼命挥毫。也正是那个时期,他的书作突飞猛进了,有了古人的笔意有了神韵。八大也好,徐谓也罢,哪一个不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惟其如此才有了人生价值。那些花前月下,湖中泛舟的奶油少爷们,就凸现出无病呻吟,凸现浮浅和轻薄。董建维的书作,便有了厚重,有了悲壮,有了沧桑,有了雄强。董建维一九九二年下海,在北京,任海淀高新区的北京福尔躬高新技术公司副总经理;九五年在广州,任广东台商活动中心人事部经理;九六年,在海南,任琼山市梦苑酒店总经理。天涯海角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墨迹。九九年回家,任秦安县文化局副局长、文物局书记副局长、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直至退休。在省委党校时的同学,许多都在仕途上大展鸿图,春风得意,而董建维却无论在闯荡江湖或者官居正八品的之余,把全部身心投放到他毕生所爱的书法事业当中去了。他曾幽默地说:我是装在麻袋里头的钉子,这一头出不来,总会有出来的一头。俗话说上帝把一扇门关上了,但又打开了一扇窗户。几十年来,不管路怎样曲折、坎坷,不管工作有什么样的变化和调动,也不管遇到怎样不顺心之事,他始终没有泯灭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终于,他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了。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於人,胜于我者还多。

 

董建维书法作品

 

2018年郯城九省书画展,董建维倍受追捧

02

翰墨情缘乐在其中

    董建维自幼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没人诱导、没人劝说更没人催他学书法,完全是自觉自愿自动自发的。怪了,从什么时候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喜欢了有什么好处,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冥冥之中有人在牵引着他,像磁铁一样在吸引着他,这就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是天才。当然,天才与勤奋有直接关系,没勤奋之前先有兴趣,然后有勤奋。小学时他就给同学写书皮,同学们之所以找他写,可不是因为其字写的七扭八歪,而是因为好看、漂亮。同学和老师都夸他字写得好。有的同学羡慕他,他得到了表扬之后,心里美滋滋的,这种良好的感觉像种子一样慢慢地生根发芽了,他的童子功就是从小学开始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不是没有道理。从此,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董建维在2018年郯城九省书画展和史可鉴主席(中)与当地领导在一起

    中学时,他师从当地著名书法家、语文老师王元喜学颜体。不管学习怎么紧张,工作怎么忙,他始终不忘写字,他的钢笔字毛笔字都写得不错,这是他的特长,他羡慕古人的书法更羡慕他们的趣闻轶事。他梦想当个书法家。

董建维为海南海口最大的一家古玩城题写牌匾

      1987年,因工作需要,董建维到北京上报项目。几经周折,他结识了苏适,并拜苏适为师。他抓住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寻觅良师益友,学习拜师,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机会历来青睐于有准备之人。董建维到京是有备而来。从此以后,他开始涉猎赵孟頫、学宋徽宗等。北京六朝古都,天子脚下藏龙卧虎,是各行各业能人聚集之地,北京衙门多,渠道就多,想拓展宏图者大多充当北漂,小县城简直无法与之媲美。在北京,董建维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结识了书坛的老师和同道,寻觅到良师益友。经恩师苏适介绍,他三生有幸结识了李铎、刘艺、权希军、孙铁青、熊伯齐等,进而又结识了篆刻大家李刚田,书法家孙家潭、周志高、曹宝麟、王祥之等书坛中坚力量。与这些顶尖书法家篆刻家结识,就等于上了几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平台,找到了发展的空间。董建维与那些前辈或见面,或书信往来,交流甚多。俗言道 :近朱者赤,在北京与前辈们的交往与接触,他受到熏陶,受到启迪,提升了自我,设计了自我。然而他本人习字,钻研书法从不张扬,低调做人做事,不显山不露水不求闻达。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他认为火候还不够,还要修炼,还要提升自己的学养。

 2004年在北京苏适先生书房合影,左为苏先生女儿苏泽立

    书法、篆刻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内容博大精深。他深谙:书法家需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种提升,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学无止境,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修炼一辈子。前些年,有些江湖自称“书法大师”人物,蹦着跳着吼叫着倒立着写字,似耍猴戏一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人吹捧他们。董建维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书法艺术非经过滴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苦练过程不可,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于成名者,恐怕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无缘。

董建维收藏:共和国开国大印制作者张樾丞的仿汉瓦当闲章《延年》

    董建维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书法与当下展览体无缘,所以压根儿没参加过任何书画大赛,他一直认为书法是自娱 。笔者认为对书法感兴趣是在愉快的心情中去学习,去书写的。鉴赏古人的书作也是在愉快的心情中进行的。书法是一种美,是高雅的大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当然是自娱。有人嗜书如命,鉴赏书作创作书作上瘾,这是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有位名家曾说过,书画首先是自娱,然后娱人。

董建维在成都宝光寺第25任方丈意寂法师内室务本堂创作

在浮躁的环境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炒作书画的背景之下,董建维甘于寂寞,淡泊明志。他在文章中写道:“从事学问不能有太强的功利之心。天下事,往往无意于成乃成,有意为之反而不成,潜心学问,才是做学问的方法”

董建维收藏:晚清工笔人物大家潘振镛的精品绢本四条屏

    董建维研究书法多少年了,他从不声张,更不炫耀,单位和社会上的朋友,几乎不知道他的书法早已达到了一定水准。直到退休,当地人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会写字。其实,他早已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有人说:蛰伏是学艺最好的途径之一。

董建维书法作品

       网络时代比古代有了大量的优势,许多人利用网络成就了自己。董建维说,应该感谢网络,使他的书法有了更大的展示的空间,使他在群内在书坛圈内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才华。国内许多收藏书画的业内人士,在网上看到他的作品后,关注索取他的书作。他的书作走出家门,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董建维书法作品

       2010年,他在中国书法博客网,结识了史俊保等许多朋友。史俊保创办了“中国艺术家网络联盟”,董建维高票当选为网络联盟副主席。他参加过多次天津滨海笔会,他曾题写了第四届笔会会标。在第四届笔会上,笔者有幸见到了这幅会标,当时感觉董建维笔端变化自如,流露出自信、通脱的豪气。运笔老到之中带有一种“学究气,”“书卷气”和甘肃汉子的粗旷与阳刚之气,浩然之气,别具一番风姿。倘若伱仰视过四川成都近慈寺观音殿巨匾后,倘若你对书法和巨匾有兴趣,你定会有——一种高远、深远,一种雄浑、一种大气、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在名山大川之间,在雄伟的大殿门上悬挂的巨匾,不计其数的香客和游人定要仰视此书作,书作者的名字就随着人流飘向海内外。董建维身为书家,对物质享受早已置身度外,早已超凡脱俗,早已以淡泊明志之心,修炼自己多年了,早已物我两忘,早已把“庄周蝴蝶”融入灵魂之中,也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偏执狂。”书写会标、书写巨匾,是他成功的标志。每次笔会上应朋友和企业家、收藏家及喜欢其书作的不相识的萍水相逢者之邀,创作的书作,也是一种成功的标志,是百姓的需要,也是他展示自己的时机。每次笔会,他书写一百余幅作品,其书写速度令人叫绝。挥毫时激昂飞笔、汪洋恣肆中凸现深沉,冷隽、苍劲,自成一路。董建维被众人前呼后拥了,被众人尊重和敬佩了,他的身价随之提高了,就有了一种成就感,这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董建维题写滨海笔会会标

    自古以来,喜欢书法、研习名帖,临摹名家书作成为书家者,多如过江之鲫,然而,能在庵观寺庙内留下匾额者却寥若星辰。董建维在成都近慈寺观音大殿上悬挂的巨匾是独一无二的,绝非谁的字全能往上挂的。时光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再过若干年巨匾乃会悬挂于此。须知制匾需大笔费用,需选精良木料,必须找到精良的木雕匠人,据说,著名画家黄若愚先生慷慨解囊捐出大笔款项。董建维与黄若愚早已成为挚友,早已传为佳话。同时,在董建维家乡以及周边地区的许多民间寺庙,也已经有了多不胜数的牌匾对联悬挂其中,企业牌匾、同道斋号、单位会议室等等场所,董建维的书法 无一不是一处靓丽的风景。难怪,所有一切,既偶然又必然。因为董建维早已对“纸墨笔砚”四个“劳神子”有了缘分,早已一往情深。文房四宝是他每天甚至每时必要抚摸的物件,倘若一日不摸就会感觉别扭。董建维已经“喝”了几十年的墨汁,“墨”早已融进了他的灵魂,书作是其心灵的外射,汉代杨雄说过四字“书为心画”。董建维认为:我手写我心。

董建维为孔明百科网题词

作者简介:
冯卫东,1949年生,北京人,北大荒知青,著名作家、书画家、评论家,笔名司马波涛、锲舍。系《中外名流》杂志编辑,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编辑部主任。先后出版《老屋》、《玩儿房》、《宅事沧桑》、《奋斗者之歌》、《无限风光》、《无限精彩》、《耍床》、《坚韧》八部长篇小说,作品多次发表于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文学、当代杂志等。

 他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临习书画几十年,笔耕不辍,在书法、绘画领域皆有所造诣,尤擅山水。曾向著名画家文毓询、穆永瑞、陈小梅(陈少梅之子)、张立辰、龙瑞、唐辉、陈克永、师恩钊、段铁等先生学习。他认为学无崖,学然后知不足,修行在个人。作品曾在多家报刊发表,被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和多个大城市爱好者收藏。

图为冯卫东先生(左2)和董建维先生(右2)来郯城参加九省书画展

 

关于我们

北京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圣公司)是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理事单位。在协会的指导下,联合山东孔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江苏孔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综合百度百科、企业官方网站和第三方宣传平台的优点,创立了智圣孔明行业百科(简称孔明百科),为企业量身打造能够及时更新的宣传方式。

公司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牵线搭桥,便于企业及时掌握政策动向,拓宽商业资源,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孔明百科作为一款新型的搜索方式,能为广大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更客观、全面、实时的宣传报道,更有利于产品宣传和行业优秀人士推广。

合作范围

为企业家、书画家等各行业优秀人士做孔明百科推广;

为企业、社会团体、各界名流撰写人物传记、拍摄纪录片;组织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

企业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企业管理;

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员产品推荐;

名家书画艺术品销售、微拍。

主任编辑:张新杰(孔明百科网执行总裁)

 

Copyright © 2020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