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乔闪‖盘点一下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郯城籍黄埔军校学生

07-15点击量:1618

黄埔军校旧照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也是黄埔军校同学会(北京)、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分别成立40周年、3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致贺信,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和原地纪念封。

  在广州东郊黄埔区长洲岛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后来虽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其为黄埔军校。截至1949年该校迁往台湾高雄凤山区,先后举办了23期,并在武汉、成都、桂林、南宁、西安等地设立分校,共培养毕业生52438人。自黄埔军校创校伊始,每届都有齐鲁儿女报考。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籍学生达2769人(参阅: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本文试着梳理一下黄埔军校23期中郯城籍学员的基本资料。

  

一、《黄埔人生》中收录的郯城籍军校学员

  2014年12月,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黄埔人生——黄埔军校山东同学资料选编》上下两大册,共十五章、1021页,收录250余名山东籍黄埔同学传记材料,约占全体学员的十分之一。其中第九章《临沂》,收录了10名学员:冷相佑、安哲、赵镈、李文沼、倪志本、田玉峰、王延洲、刘中群、梅设元、刘炳文。

  据《山东黄埔》1998年第2期介绍,沂水县共有4名黄埔同学,除刘炳文外,还有祁连兴、王金生和第十期的刘立彬,具体生卒年等资料均不详。

  上述13人中,临沂籍(按照当时的县市隶属认定)9人,赵镈、梅设元、刘炳文均不是临沂人,而是在临沂战斗、工作过。郯城籍1人:冷相佑。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山东省第五中学(今临沂一中)毕业。1924年1月加入国民党,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四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潮州竹竿山战斗中牺牲。

  1923年夏天,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从诸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刘照巽(刘之言原名,郯城县马头镇和平街人,创建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并任书记,中共郯城县委第一任书记,“苍山暴动”失败后在兰陵县卞庄英勇就义)是同班同学。1926年秋,臧克家来到当时大革命的中心——武汉,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过半年,为黄埔军校第6期的学员。后弃武从文,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青岛),成为闻一多的学生。

二、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盘点钩沉

  据抗日战争纪念网、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和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等,对郯城籍黄埔军校学生进行了梳理,名单如下:

  第1期:1924年5月5日一1924年11月30日。

  1.冷相佑,21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郯城县青竹村,郯城县神山镇邮局转交。

  第2期:1924年8月一1925年9月6日。

  2.傅思义,20岁,字鹤亭,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峄县东柞城镇转赤土门村。

  第3期:1925年1月一1926年1月17日。

  3.王严,字铁峰,20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南京仓巷王镜堂。

  第6期:1928年4月23日一1929年5月15日。

  4.张容溪,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峄县东柞城镇张荣田。1925年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1927年赴浙江军事训练班,1928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山东籍50人)步科受训。

  第9期:1931年5月1日至1934年5月8日。

  5.马兴武,字偃英,23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郯城马江口(今名马港口,作者注)。后转航空留学。1937年8月,马兴武和张锡祜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途中,因天气恶劣所驾飞机失事而殉职。2024年4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其中山东籍英烈共有72名,马兴武名列其中。  

网搜马兴武烈士资料截图

  

  第13期:1936年9月1日至1938年9月16日。

  6.徐祗则,字作民,21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郯城南关南大街。步兵二队。

2015年共产党员网报道徐祇则老人截图

  7.邱燕堂,21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郯城马头镇牛市街路北。炮兵二队。

  8.刘干庭,字竞夫,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陇海路东段瓦窑车站北大滩庄。炮兵二队。

  第14期:第一总队(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11月)第二总队(1937年10月26日至1939年9月)第六总队(1937年9月至1939年1月)。

  9.王洪昌,字范五,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郯城曹庄邮局交。步兵第一大队第二队。

  10.赵镇,字铁崖,24岁,籍贯:山东临沂县,永久通讯处:山东临沂沙墩邮局转黄家岭。第二总队炮兵大队第三队。

  第16期:第一总队(1938年10月至1940年12月25日),第二总队(1939年1月17日至1939年7月、10月),第三总队(1939年春至1940年4月)。

  11.孟广宪,23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南古庄邮局转王家坊头。第一总队步兵第二大队第五队。

  12.刘雪岩,24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西北乡焦家店村。第二总队第三大队第九队。

  13.李全声,23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东北乡李石河。第三总队第一大队第二队。

  14.梁日让,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本县署前街一三号。第三总队第二大队第四队。

  第17期第一总队(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第二总队(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第三总队(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

  15.王志超,字农山,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南古庄。第一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六队。

  16.周立人,字野风,24岁,籍贯:山东郯城县。第三总队第三大队第九队。

  17.刘巍,字肖山,22岁,籍贯:山东临沂县,永久通讯处:临沂南乡沙墩村邮转。

  第18期:第一总队(1941年4月1日至1943年2月)第二总队(1941年12月25日至1943年10月8日)

  18.杨新伦,字明五,23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码头镇西大街。第一总队第三大队步兵第六队。

  19.卢世让,22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郯城重坊邮局。第二总队通信兵队。

  20.郑永德,字子邻,24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峄县东袖山神邮局交西庄。第二总队炮兵第一队。

  第20期:1944年3月20日至1946年12月25日1946年春并广西6分校学生入校。

  21.晏积纲,字劼刚,23岁,籍贯: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江苏江都东关街二四六号。炮兵第二中队。

  所以,据以上统计,黄埔军校第1-23期临沂籍学生共123人,其中,原日照县36人,临沂县31人,郯城县19人,莒县16人,沂水县13人,蒙阴县5人,费县3人。其中,第14期第二总队炮兵大队第三队学生赵镇,家庭住址为今李庄镇沙墩片区黄家岭村,第17期学生刘巍,家庭住址为今李庄镇沙墩村,当时均属于临沂南乡。所以,郯城籍学生最后统计为21人。需要指出的是,建国后由于行政区划变更,郯城县19名黄埔军校学生籍贯现在有的已分属兰陵、临沭、河东甚至江苏东海。

民国初年的郯城县区域图

  由于“郯”为生僻字,有的资料把“郯城县”误作“郑城县”或“郊城县”,马头镇当时也写作码头镇,马港口村也按照本地读音写作马江口。

  黄埔第1期学生冷相佑(郯城),后留校担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第4期入伍生团区队副(教官);第3期学生王严于1926年1月毕业后,留军校任第4期政治科区队长(教官);黄埔第13期学生徐祗则,后来任黄埔七分校第一总队教员,教过黄埔第15、16、17、18期学生。

  另外,又统计到黄埔军校各分校郯城籍学生4人:

  1.窦广誉,1912年出生,籍贯郯城,第三分校第19期。

  2.李克家,1920年出生,籍贯郯城,第七分校第16期。据郯城县档案馆藏档案: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5师中尉排长、上尉副连长、少校连长等职,解放后转业地方,在山西大同矿务局四材公司当工人。

  3.石新民,1913出生,籍贯郯城,第七分校第16期。据郯城县档案馆藏档案:抗战前任小学教员,1939—1941年学生,毕业后任排长、连长等职。1947—1948年在晋冀鲁豫军区教导团、华北军大第六大队任军事教员。解放后在成都任军管会秘书、军工四总队参谋、重庆步兵学校射击系主任教员、系主任等职。后转业地方,任四川开县民政科副科长。1972年退休回原籍。

  4.张乐贤,1919年出生,籍贯郯城,第七分校第16期。据郯城县档案馆藏档案: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16军连长、35军少校通信科长。1948年9月参加和平解放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中校通信科长,解放后回原籍。

  这样,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总计达到25人。

三、有关郯城籍学员的一些材料

  黄埔第1期学生冷相佑,又名冷相祐,原郯城县青竹村(今兰陵县神山镇青竹山西村)人,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二,天资聪慧,1919年在神山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五中学(今临沂一中)。由)保荐报考黄埔军校。据《黄埔军校自填入学前从事职业履历一览表》中登记第四队(序号443)冷相佑:入学保荐人为其表兄张苇村和宋聘三、刘积学(后二人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1924年1月入党(国民党),入党介绍人张苇村。《黄埔军校入学登记表》中,第四队(序号39号)冷相佑在“入学原因”一栏自填“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1924年春节后,冷相佑等离家去上海,3月14日到达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执行部),参加黄埔军校初试(毛泽东主要负责这项工作,录取者占当期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初试合格后,冷相佑坐船前往广州,4月参加黄埔军校总考试,最后编入步兵科第四学员队学习。在其自填的“入学原因”一栏中,他这样写道,“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

2011年补发的冷相佑烈士证书

  1924年7月,冷相佑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校担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第四期入伍生团区队副(教官)。他先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秋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军南下于潮州竹杆山战斗中牺牲,被周恩来总理赞为“黄埔硬骨头”。

电视纪录片中的冷相佑父子

      冷相佑、傅思义的表兄张苇村(1898-1935)名航海,又名大成,字苇村,原郯城县芙青保柞城前村人,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于郯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任司事(事务员),兼教音乐,1921年又考入山东省立医科专门学校,被孙中山指定为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之一,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历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参议兼青岛接收专员公署秘书、山东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训练部长。同期兼任山东省临时军法会审委员会委员长、陆军二十九师特派员、山东省审查党义教师资格委员会委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党部书记长。1929年1月19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等人被捕后,就是经张苇村审判并枪杀的。1932年12月7日,他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私立建国中学董事长兼校长。1935年1月1日晚,在济南遇刺身亡。张苇村原配妻子刘锦文,郯城县刘家港口人,其父刘传增年轻时给地主家当长工,后为管家。故刘锦文曾在地主家办私塾读了几年书,18岁时考入郯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张、刘二人自由恋爱并结婚,生一子张民生。

网搜黄埔军校毕业证

  傅思义(1903—1927),字鹤亭,一说鹤廷,籍贯山东山东郯城县,永久通讯处:山东峄县东柞城镇转赤土门村(今属兰陵县磨山镇),黄埔军校第2期学员(山东籍共6人)。出身于乡绅家庭,少年时在柞城镇小学读书,天资聪颖,勤奋读书。1920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1922至1924年在济南美术学校学习。据《黄埔军校同学录》,由其表兄张苇村、冷相佑保荐,1924年夏考入黄埔军校第2期炮科,编入炮科队学习。1925年3月加入国民党。1925年4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在棉湖战役中奋不顾身,多处受伤,深为同泽钦佩。1925年9月毕业,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排长,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代表,惠州战役(第二次东征)左臂受伤,疗养于汕头博爱医院。1926年7月,参加北伐军第一军北伐,任中校营长。1927年1月,奉命被派遣回山东奉系军阀统治区做秘密军事工作,先赴济南,后在徐州,计划策反北洋军队,为国民党再度北伐做内应。

  傅思义与张苇村夫妇(张苇村妻刘)在徐州期间,由张苇村出资,在徐州设济民医院为北伐军接应机关部,秘密联络江淮志士,乘机待发。因被内奸告密,1927年5月7日,傅思义、张苇村夫妇、王世和等15人被奉系军阀张宗昌逮捕。傅思义当时的身份是:国民党徐州党务特派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他挺身自承,威武不屈。5月18日(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三三)列传 烈士传》记载为5月27日)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枪杀于徐州东郊河畔,时年24岁。张苇村夫妇、王世和等13人经保释放。1929年春,傅思义尸骨运回家乡埋葬。

网搜王严资料截图

  王严(1905—1977),一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生,原名王礼贤,字力行、立行,回族,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民主街人。

  同治年间,查拳大师郯城县马头镇文振恒的徒弟王顺山,人称王三爷,义和团首领,手持四十公斤大刀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马头镇曾发现当年王顺山使用的大刀一把,现被山东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此刀在刀盘下嵌有“光绪六年古郯王顺山”字样,并于1985年全国武术器械挖掘整理工作中被评为“雄狮二等奖”。据《郯城县马头镇王氏族谱》记载,王顺山其侄王官明,因武功高超而享有盛名,其孙王清涣为清末武秀才。王顺山的后裔王民乐因其出色的武术功夫被蒋介石聘为侍卫。

  王严为王顺山后裔,自幼习家传武功,武艺超群。少年时在马头镇求是小学读书。1920年,随家迁居江苏省南京市,在南京读中学。1924年6月毕业后,入上海法政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辎重科(山东籍26人),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同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排长,第21师监护队中尉队副、辎重队队长,11月任第21师62团1连上尉连长。1927年6月任该师司令部上尉参谋,参加了北伐战争。1929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52师3团3营少校营长。1930年9月升任中校团副。1932年10月任第11师61团上校团长。1935年10月任第98师292旅少将旅长。1936年2月任第98旅旅长。1937年9月,在上海罗店抗日战役中负伤。1938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18师师长。率部参加南昌对日会战,6月被授予陆军少将衔,11月参加桂南对日会战。1943年11月参加常德对日会战。1944年10月任第32军副军长,第18军副军长。1945年底起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51师师长。1946年3月任第18军副军长,5月改任整编第11师副师长。1947年3月升任第51军军长。1948年2月晋升为陆军中将衔,第12兵团副司令官(未到职)。10月任第一绥靖区第51军军长。1949年夏随国民党军兵败到台湾。1949年12月,任第12兵团副司令官、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陆军中将衔。1962年退役。1977年,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终年72岁。

1936年的郯城县区域图

  张容溪(1905—1981),也作蓉溪,别号华堂,山东郯城县芙青保柞城前村人,是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军法会审委员会主任张苇村的堂叔。其名字取自北宋郑獬的诗句:“芙蓉满越国,耶溪秋水深。”1925年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1927年赴浙江军事训练班,1928年入黄埔军校第6期(山东籍50人)步科受训,1929年9月毕业,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师见习。蒋冯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徐州招募新兵。1930年,回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受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师见习,中央教导二师排长,山东福山县国民党党部委员,山东省立临沂中学(今临沂一中)训育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铁道军法总监部少校督察员,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参谋班中校教官,军事运输军法总监部兰州执行分部少将督察主任。1946年后任山东济宁师管区副司令、陆军总司令部第一兵补训总队总队附。1951年3月被公安机关逮捕,获释后返原籍谋生。1981年去世。

  杨新伦,字明五,23岁,家庭住址为郯城码头镇西大街,第十八期第一总队第三大队步兵第六队学生。据郯城县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杨新伦,1940—1943年,在河北新8军任炮兵连长;1945年,在北平警备司令部任上尉参谋;1949年,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天津分校学习;1950年,在河北省人民政府林业厅工作,1958年,被错误打入劳改队,1985年7月平反。

 徐祗则(1917.04-2018.12)

  徐祗则(1917—2018),1917年春出生于郯城南关,其父亲是一位账房先生。1936年9月,19岁的徐祗则考入南京黄埔军校第13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军校西迁进入四川。途中,他还参演了为沿途老百姓演出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1938年9月,于四川铜梁毕业,由于他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在西安七分队长洲中队任区队长,负责学员日常管理、军事技能、射击教范等课程教学。1941年,他随胡宗南手下少将冀赓亮(黄埔3期),带领七分校部分成员,赴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巴音陶乐海喇嘛庙,开办西北民族青年抗日训练班。抗战胜利后,他任新疆部队整编一七八旅五三二团副团长。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徐祗则所部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现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前身),仍任副团长,随后率部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1953年5月,被中央军委调到南京军事学院任训练部合同战术教研室,任军事教员。1957年10月,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扩建为海军学院,徐祗则又被调入海军军事学院。1984年,徐祗则从海军学院(1986年6月改称海军指挥学院,为中国海军最高学府)学术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岗位上离休,他去美国看望小儿子徐钊时,见到了1958年台湾金门炮兵指挥官而且与自己小学、中学、黄埔军校均系同门炮科的老同学、郯城老乡刘干庭(今杨集镇大滩村人),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2008年,徐祗则老人被选为奥运会江苏省年龄最长的圣火接力传递火炬手。2018年12月去世,享年102岁,当是郯城籍黄埔老兵最长寿者。

      另外,第17期第三总队第三大队第九队学员周立人,字野风;第18期第二总队通信兵队卢世让,第18期第二总队炮兵第一队郑永德,字子邻;第20期炮兵第二中队晏积纲,字劼刚。籍贯都是登记的山东郯城,但家庭住址语焉不详。其中,卢世让应该是今重坊镇人(具体村庄不详)。

1959年的郯城县区域图

  1924年初,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爱国者孙中山决定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尚处幼年的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黄埔军校筹建之初就积极参与,调配了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主持政治教育工作,并参加军事工作,对黄埔军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校之初中共就设有直属支部,由周恩来直接领导。

  1936年中共中央创办了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毛泽东在红大开学典礼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黄埔军校,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1937年春,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39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大三周年纪念》文章,总结了抗大三年来的成绩,并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2024年6月12日初稿,7月15日改定

  参考书目: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黄埔军校将帅录》《民国人物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黄埔人生:黄埔军校山东同学传记资料选编》《郯城县志》(深圳特区出版社,2001年)

作者乔闪先生2024年在国子监调研文史资料

  作者简介:乔闪,山东郯城人,郯城美澳学校原校长,临沂荀子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徐国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地文史学者。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联系作者乔闪先生。特别感谢穆振昂和焦子栋先生提供郯城老地图,文中其他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官方推荐

周京研究重大发现:探花周京原名周应瑞

查看详情

郯城蒲汪李氏先祖文史资料汇编(下)

查看详情

郯城蒲汪李氏先祖文史资料汇编(上)

查看详情

书法家刘学沂深入江苏三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创作

查看详情

水源木本承先泽 敦宗睦族言孝思 ――相庄张氏祖林谱碑考析

查看详情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痛悼永城画家许绍伟先生

查看详情

新增清末举人、郯城教育先驱孔昭郯文史资料

查看详情

《沂蒙史志》2024年第四期刊登乔闪先生新作〈误读徐贲五百年〉下篇

查看详情

《沂蒙史志》2024年第三期刊登乔闪先生新作〈误读徐贲五百年〉上篇

查看详情

新增郯城籍清代乡宦周礼东和赵方伊文史资料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2024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