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孔明行业百科

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后高峰头东村的百岁老人徐祗则

07-18点击量:920

徐祗则、金湟子夫妇

  徐祗则,1917年春天出生于郯城县高峰头镇后高峰头东村,父亲徐爱敏是一位账房先生,有文化又热心肠,邻里族人大事小事都愿意请他帮忙,母亲马氏则总是将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从小学起,聪慧好学的徐祗则便在老师、同学身上得到了最初的进步思想熏陶,深受其惠。他说:“小学时,我的体育老师沈建国,毕业于东亚体育学院,在上海读书时接触了布尔什维克,后来成为1941年鲁南事变的领导者。中学时,新中国高教部、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南京师范大学的王一当年都曾做过我的语文老师。高中同学刘海生是地下党员,曾经在南京读中学,因为闹学潮遭到当局的追捕,躲在我的家乡,解放后担任甘肃省第一任教育厅厅长。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进步思想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1936年9月,19岁的徐祗则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来到南京考入国民革命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十三期。黄埔军校南京时期,相对于为满足国民革命需要而采取速成教育方式的1至5期而言,学生接受的军事教育更为全面,第13期学员则是黄埔军校最后一批在南京招收并进行入伍生教育的学生。在黄埔学员登记表上,徐祗则的通讯信息是“山东郯城南关南大街 徐世忠”,故以为他是南关人。此文发出后当地的谱牒专家徐祇祥,查证出徐祗则是后高峰头东村人,并找出90年代的家谱,才得以确认徐老的出生地。

  

90年代后高峰头东村的家谱

  徐祗则胸怀满腔救国救民的志向,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黄埔军校课程体系全面严谨,军事理论、自然科学、政治形势、外语文学都受重视,时间安排紧凑,即便在西迁途中,也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教学训练。入校第一年,除了军事课程,还要学习高中数理化和外语。黄埔军校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可以选读英语或俄语,毕业时都要上台用外语演讲。十月革命胜利后,俄语代表着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徐祗则放弃了学习多年轻车熟路的英语,毅然选择了全然陌生充满挑战的俄语。每周日上午举行“总理纪念周”,学生们打着背包站在礼堂,等待训话。当时校长蒋介石经常不在南京,“纪念周”一般由教育长张治中主持,时常邀请国民党元老如戴博贤、居正、汪兆铭来校做精神讲话。西安事变后,张治中也讲过关于联俄容共抗日问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进犯南京,军校便由南京西迁,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

报道截图

  第一站是江西九江,徐祗则打着背包跟着队伍,边走边操练,休息时上课,12期学员途中毕业后直接奔赴抗日战场。离开庐山后,学生们乘船赴武汉,汉口有几间日本人占领的工厂,日本人败退后,他们就用来作教室,在里面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继续赶路。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兵,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下,突然接受大强度的行军加训练,身体和精神的疲惫和紧张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但是他们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仍然训练投入,反应灵敏,保持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艰辛的成长历程培养了黄埔学生百折不挠的韧性。徐祗则和学员们后经川湘公路到达四川,1938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在送别赴前线作战的同学时,他紧紧握着同学的手说:“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斗是最光荣的事情,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到前线去血战沙场。”

报道截图

  毕业后,徐祗则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在西安七分校长洲中队做区队长,负责学员日常管理与基本教程授课,教的学生以第15、16、17期最多。当时课程分为“战术、兵器、地形、筑城”四大教程和“操典、野外条例、内务条例、射击教范”四小教程。徐祗则负责教授小教程,通过上课出操,对学员进行军事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训练。中小学时的教育经历让徐祗则对党派思想持开放态度,在他看来,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延安八路军,都是保家卫国,都是为民族而战。当时,班里有几名思想进步的学生,想去延安,私下里找到徐祗则,他不仅没有阻拦,还暗地里为他们提供方便。“我当时想,去延安也是打日本,在队里也是打日本,反正都是打日本,就支持他们去延安,后来被军校发现,我受到了处分,被关了十几天禁闭。”徐老不无骄傲地回忆道。

报道截图

  1941年,胡宗南派出少将冀赓亮(黄埔3期)任主任,带领徐祗则所在的七分校部分成员赴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巴音陶乐海喇嘛庙开办为期两年的西北民族青年抗日训练班。徐祗则任训练班的区队长,接到通知,他立即随部队前往。训练班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防止蒙古族青年受德王蛊惑而投靠日本人;二是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提高蒙古族青年的自身素质,为抗战培养人才。当地青年都要入班参训,在授课的过程中,徐祗则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蒙古族青年不通汉语,无法直接沟通,理论课程的开展可以依靠翻译,但是,操练中的“立正”“稍息”等命令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不适合翻译。于是,他便着手学习蒙语,可是,一点基础也没有,怎么学呢?徐祗则留意到当地有许多做生意的榆林人,通晓蒙汉双语,便去请教,把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请他们在上面标注蒙语的读音。他又找到庙里的老喇嘛,读着本子上的标音,向他学习标准的读法。这样,徐祗则逐渐掌握了蒙语的用法,后来,少将每次出行都将他带在身边,当做翻译。伊克昭盟隶属于傅作义部队,1942年训练结束,徐祗则随领导面见傅作义汇报训练情况,傅作义对训练班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他们通过训练,使日伪拉拢伊克昭盟各旗青年的罪恶企图破产,让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有生力量蓬勃生长。徐老说:“这两年训练的蒙族青年,有的后来加入了傅作义正面战场的部队,有的过黄河去了延安,有的自发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保卫自己的家乡。”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祗则从黄埔军校七分校调入新疆部队整编一七八旅五三二团任副团长。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徐祗则所部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现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前身),徐祗则任副团长,随后他率部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开始剿匪平叛,帮助建立地方政权。

红星军垦博物馆内徐祗则捐赠的火炬

  1952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部队开展生产建设,屯垦戍边。这期间,徐祗则率领官兵战酷暑、斗严寒,先后完成了红星一渠、红星二渠的开掘修建任务。

  1953年5月,经过中央军委的挑选,徐祗则被中央军委调到南京军事学院任训练部合同战术教研室任军事教员,从此,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红星二场。1957年10月,海军系扩建为海军学院,徐祗则又被调入海军学院。

  1958年炮击金门时,国共双方隔海炮击。正值我军实行部队军官下连当兵锻炼的时期,徐祗则来到了福建海防前线,带上列兵的标志,跟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他与战士们并肩作战,在福建前线海岸炮连参加炮击金门战斗,闲暇时,他也给战士们讲授基础的军事理论知识。几个月下来,徐祗则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金门方向炮击的时候,战士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往我的身上扑,危险到来的时候,为了怕我受伤,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我。现在想起来,仍然令我非常感动。”徐老激动地说。当年下连当兵,徐祗则被评为六好战士。80年代,徐祗则去美国看望小儿子徐钊(谱名为徐勤招)时,见到了1958年台湾金门炮兵的指挥官、与自己小学、中学、黄埔军校均系同门的炮科老同学、郯城老乡刘干庭(今杨集镇大滩村人)。他们睡在一张床上,彻夜长谈。曾经兵戎相见的手足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报道截图

  1976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回到了正轨,军事建设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站在更高的层次看海军,徐祗则也从合同战术教研室来到了军事学术研究部,专门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研究,主要领域为海军史,比如诺曼底登陆、珍珠港等各种海战。他努力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军队、地方的学术研讨会,把研究的成果,编为海军学院的授课教材。

  1978年,徐祗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徐祗则从海军学院(1986年6月改称海军指挥学院,为中国海军最高学府)学术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岗位上离休。他在部队军事教育的岗位上,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报道截图

  徐祗则的夫人金湟子,兰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比徐祗则小5岁,哥哥与徐祗则同是黄埔13期学员,交情笃深。在黄埔七分校兰州总队作区队长时,徐祗则常去金家吃饭聊天,偶然见到金湟子,被她清丽的气质和优雅的谈吐深深折服,在哥哥的撮合下,他们相恋了。当时,金湟子正在北师大中文系读书,只有寒暑假才回兰州。1948年,金湟子大学毕业,毅然只身远赴新疆,与徐祗则结婚。1949年,金湟子投笔从戎,在部队宣传科做文化宣传干事,既给师、团干部上课,也给战士扫盲,工作成效显著,多次立功受奖。1956年,她转业到南京二十一中学,担任教研组长教高中语文,她踏实肯干,不争名利,总是把分房、调级的好机会让给别人。金湟子自幼酷爱中国水墨山水画,退休以后进入老年大学,参加“金陵十姐妹”,以画会友,携手共进。两人育有五个子女,其中四子分别为徐勤钢、徐勤锋、徐勤争(徐铮)、徐勤招(徐钊)。

徐氏新版家谱

  2008年,徐祗则老人被选为奥运会江苏省年龄最长的圣火接力传递火炬手。2018年12月去世,享年102岁,当是郯城籍黄埔老兵最长寿者。徐老临终前嘱咐儿女将奥运会火炬留给老部队。2019年10月24日,徐老的三子徐铮(谱名为徐勤争)亲自将火炬从南京送到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

报道截图

  老人戎马一生,教书育人,不仅桃李满天下,更是亲历并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开展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统治斗争,争取和平发展的奋斗历史。1988年,徐祗则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解放荣誉勋章;1990年,荣获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纪念奖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荣誉奖章;2015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资料来源于2015年10月13日《共产党员网》、2018年3月15日《黄埔》杂志、2019年10月31日兵团第十三师报道等,以及乔闪先生的《盘点一下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郯城籍黄埔军校学生》。特别感谢谱牒专家徐祇祥先生,查证出徐祗则的具体出生地为后高峰头东村人,并提供徐氏家谱图片。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官方推荐

郯城县佛教协会审核青山庵新入驻出家师

查看详情

墨韵华章——临沂画家刘玉学作品欣赏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举办第二届伏羊文化节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查看详情

补遗临沂籍黄埔军校学员:七分校之蒙阴刘堃然

查看详情

天津市山东临沂商会顺利召开第二届二次理事会

查看详情

乔闪‖钩沉那些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临沂籍黄埔军校学生

查看详情

郯城籍黄埔军校学员:后高峰头东村的百岁老人徐祗则

查看详情

临沂市马术运动协会会长杨维庆加入世界汗血马协会

查看详情

乔闪‖盘点一下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郯城籍黄埔军校学生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0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