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严谨 真实 客观
周从明近照
初识周从明老师是2016年左右在一个书画群里。当时我刚开始接触书画圈子,对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和尊崇,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他。不过,并不完全是因为作品,而是他的个性签名:莫请饭拒喝酒不缺茶叶,给现钱可红包或者转账。
这是十分个性的签名,率真的让人惊讶,尤其是在当今现实下的人情世故中,太过于直白、另类。这个签名让我想到了在售卖作品中标新立异、孤傲不同流俗的白石老人。不过,这也并不代表齐白石先生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他惜墨如金,非常明白自己作品的价值,他不会因为钱,而丧失自己的自由,更不会为人驱使,才成就了他的杰出艺术。
我开始对周从明刮目相看了。当然,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他有敢于对艺术自由、个人志趣和独立人格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骨气。这份傲气体现在作品里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哪怕他的作品还正处于长成期。即如俗语所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1970年生于山东兰陵,又名周琮鸣,字继之,号兰陵浮生、伏翁。那是“先有兰陵酒,后有酒文明”的地方。荀子在那里著书讲学,李白在那里醉卧不走。兰陵县历史文化浓厚,兰陵人敢于拼博闯荡,也塑造了周从明这种好学、自信和孤傲的性格。
他天资聪慧,领悟力不凡,秉性真率。其自幼喜好诗词,酷爱金石书画。书法自柳公权开蒙,上追魏晋,尤对魏碑用功颇深。国画敬慕明清,与水墨树石多有些许领悟。山水花鸟,沉迷宋元北派山水,近学秦岭云、王雪涛、傅抱石等大家风格。旁通篆刻,倾心金石,流连方寸,期得拟古,尤其喜欢秦汉官印及战国鉨印。每日皆读诗词歌赋,在国学中相互汲养,意欲得其涓滴或不可也。
他兄妹多人,家境一般,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求学,就南下打工。先后在上海、苏州、临沂等地十余年,从事过多种职业,尝尽了酸甜苦辣,也磨炼出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他在同事眼中是多才和另类的。南国花花绿绿的缤纷世界,没能扰乱他学习书画的坚心。闲暇皆居室不出,苦读勤练,临池不辍。为了节约纸张,烟盒上、包装纸甚至木质包装板上都留下了创作的痕迹,狭小的宿舍里堆满了书籍和废纸。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周从明的付出也换来了工作条件的不断优越,也足以旁证文化潜在的魅力和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尊重。他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学习、创作条件,不断接触到更多的老师,境界得到了提升。
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沉浸于书画世界的他,已经将艺术追求深刻进骨子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已经有起色的外企工作,毅然辞职,开始游历山水,四处拜访名家,开启了专业画家之路。
这显然是大部分艺术家们一生都在面临的选择。但是,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在艺术道路的起点就明确地告诉自己艺术家不是一种职业,不能作为饭碗,而应该寻找一个普通的职业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养活自己的艺术。
周从明恰恰相反,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职业画家生涯。对于一个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名师提携的画家来说,面临的挑战和艰辛更是无以言说。他沉稳执着地画画,不卑不亢的生活。他以自已的博学和社会阅历完善着学历的不足,他以扎实的传统技法和个人悟性扩大着自己的影响。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其实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踏踏实实地成为艺术家,同时拥有成功或者至少不那么可怕的世俗人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艺术舞台上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艺术,而不至于在市场面前折腰。
他于2006年在临沂河东成立习悦轩工作室,有了更好的学习创作和艺术交流的平台。因他在诗书画印方面能够全面发展,2008年就被临沂市委宣传部评为当代沂蒙最具投资价值书画家六十人之一;临沂大型文学杂志《采莲》第十三期以其《荷花》作为封面;国内知名文学杂志《文学高地》2018秋之卷上发表多首诗歌,并在封三上刊登书画作品;2018年12月份参加临沂书画代表团受邀赴天津祝贺山东临沂商会成立;2020年10月份开馆收徒,来自上海、临沂的三位青年才俊拜师周从明门下。
因为他是爱莲堂的原因,所以更喜爱画荷花。他对王雪涛和白石老人的花鸟画法领悟很深,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用色点虱后再用深色勾,荷叶用墨,浓淡相宜,用笔阔洒。画荷梗则干、枯、浓、淡、润,遒健挺拔,生机勃发。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具有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凸现了荷花的香远溢清和文人的清白、高洁的个性。
周从明是一位诗人型的画家,他的每一幅山水花鸟作品都有自题诗包含的意境。所以他传统笔法下的花鸟鱼虫“意在笔先、神在法外”,形神兼备,动态十足,令人回味。他为芦花翠鸟图创作的古体诗:风度浅滩食不即,缩颈藏身梦谁人。一丛芦草秋霜重,数里寒塘绿藻深。他为一幅山水画赋诗:随行野树绿阴阴,近岸推波水鸟惊。钓者归舟沽浊酒,书生歇课煮秋风。
写诗是文化修养,将诗意赋于画中则是文学艺术综合修养的高境界。而且他的诗作高雅,与画面结合的完美,无丝毫做作之感,是周从明画作水平的真实体现。一件作品,要被藏家认可,它就一定要有作者内心所表达的思想,能与结缘者产生共鸣。否则,它很快就被人们所遗忘,也可能会成为一种物质垃圾。
周从明精修诗书画印,终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身,有临沂诗书画印名家之誉。他曾作《癸未自语》:
吾学书画习篆刻,不记得具体开始时间,盖始于初中阶段。学篆刻初以为戏,其时于长城赵海波友善。他也刻些石头见解略同,遂磨石捉刀,稀少印谱章法胡乱冲切,茫茫然有提刀四顾之感。却也沉浸其中以至于废寝忘食浆白满室。
学书伊始自课堂美术课,不过教些大字类的描红,但亦是蒙端之初,兴趣因此而来。最初接触柳体,感其气质骨耿险绝,结体中宫紧凑,是大手笔。至今受其影响得益颇多。
忽忽十五年如流水东逝,人生也有涯岂多十五年哉!作为庸碌幸未泥乎后尘。不愿参加所谓“国际书画”、“名人大典”,“*级书画家”等等活动。与凡东君同感,鄙视此虚名作为。任其捧典自娱,得名窃喜,呵呵,噫嘻,亦是独得其非凡之乐,勿妄自批评,哈哈,恐遭骂人来!
夫名者,明也,又或鸣也,明其手段,彰显内涵,此明珠之于泥不掩其光华。切莫空心浮躁,如柳梢夏蝉恐世人不知其所在,声嘶力竭,不遗余力。响则响矣,待之以石块粘竿,终不得好运到。呵呵,是以名自修得,不由嘴传。静心沉着,有拙勤补,养其德,潤其业,声名自显。此真学问名者!故吾辈所畏者,空腹多嘴,必贻笑大方。戒乎!戒乎!此膈应之文,不求共通,权自勉。
诗书画印取法传统,花鸟山水成竹在胸。相信将中华传统精神融入诗书画印中综合素养的周老师,一定能在艺术创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高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享受。
张新杰2020年12月6日于一贯书院
作者近照(梁至淳摄影)
作者简介:张新杰,一位热心书画交流的企业管理者,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理事,《矿渣立磨概论》策划人、编委。2020年创办孔明百科网,致力为企业家、书画家推广宣传。
编辑:徐建一 杨俊飞
Copyright © 2020-2024 智圣千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36221号-1